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國藩書劄9 | 上頁 下頁
複恭親王 同治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國藩辦事遲緩,使多方絮聒,尊處舌敝唇焦,深負委任,踧踖難安。來書不加督責,反辱慰勞,惶悚何極!

  府縣業已在津取具親供,奉旨敦促解部,本無可再事延緩,惟尚有鰓鰓過慮,恐中外用意偶有未符,轉致陰差陽錯,不敢不備陳於左右。府縣下獄一事,當時乍接羅使請以三員抵償之照會,只求和局之成,倉卒定議,辦理過柔。事後思之,深用自恨,以為萃六州之鐵,不能鑄此一錯。六月二十八日折片及上尊處各書,亦曾略明愧悔之忱。迨奉改解津郡之旨,設法斡旋,渾然無跡。國藩且服且慚,私幸大力挽回,竟得解我神明之疚。自是議抵之說中外一心拒絕,此時該員等即到部中,原無他慮,惟洋人堅韌異常,諸酋麋聚都下,深懼府縣入京,尊處力持正論,彼或仍執抵償之議,妄自要求。百折不回,則魚肉在邇,刀俎在旁,勢逼處此,殆有不堪設想者。該革府革令前聞改解津郡之命,正如金雞放赦,仰誦聖明,重睹天日。近聞仍解刑部之命,不覺魂飛魄散,怯對獄吏,顧影自吊,以為雖蒙總署力為救全,而洋人仍持疆臣之原奏欲得而甘心也。國藩竊意前與赫德詳論,赫德曾言拿犯切實,府縣事自易了。倘威、羅二使並無此意,該稅司必不遽為此言。近日中國切實拿犯,洋人當亦聞知,縱不能漸將府縣放鬆,豈其索之尤緊?而比奉尊處賜示,亦未言及洋人逼索府縣到部一層。究竟曾否催逼,敬乞惠示。

  與洋人交,凡事皆有步驟,必應多留餘地。國藩前此過聽交部以後輕重尚可自由之說,未曾自留地步,非尊處以解津一議委曲彌縫,則步步逼緊,無可轉身。國藩既已一誤於前,深願尊處慎重於後,與其臨時窘步,不如先事展寬。該府縣可否免其解部,即據親供定案之處,伏候鴻裁。

  國藩平日辦事拙滯,舉措失機,實所不免。至如專挾私見,顧惜一己之毀譽,不問大局之成敗,則素所不為。況府縣交部一節,事前既由敝處誤奏,事後又欲見好取名,國藩雖愚,決不為此。所以長慮卻顧者,實恐洋人詭譎多端,催逼送部,後患不測,故思求急脈緩受之法。尊意如以為可行,即乞示知,以便遵循。國藩具奏乞恩,如卓見決以為不可,日內即當迅速起解,決不敢稍有羈留。昨經附片具奏,尚未接到批旨,信函往返,亦不過多二日耳。愚昧之見,敬以奉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