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國藩書劄9 | 上頁 下頁 |
複恭親王 同治九年七月十三日 |
|
十一日接到隸字四十八號鈞函,並寄示刪節奏稿以便發鈔,一一聆悉。十三日續奉四十九、五十等號來示,知敝處初十日複上一書尚未達覽。初九日會奏羅使回京一折,十一日賜示時亦尚未到,良由近日沿途積水,驛遞阻滯之故。是後威使以初十日回京,地山宮保亦以十二日啟行人都。赫德來津,尚未相見,不識能否調處。 昨聞電線來信,法國君王已有複示,大指謂中國修好多年,此次苟能辦得公道,仍須保全和局,不必動兵云云,未審是否確實。法人與布國構釁,此間傳言已久。若果法、布開兵,或者遠交近攻,不欲與中國為難。又聞法主老而厭事,其意主和不主戰,似亦事之所有。中國辦理此案,止要盡其在我,電線新聞紙所傳,亦皆不足深信。 頃奉寄諭,交到少荃揆帥奏片,所稱外國定讞必須證據,口供當堂質對。今敝處二次照會,該使並未答覆,是府縣主使一節,彼固未能指出證據,本已無可質對。諭旨仍令將府縣解津,系為羈留羅使之地,今該使業已回京,局勢又變。京中辦法不外詰問證據,彼若始終無據,則但取該員等親供,不必中外會訊,以全體統。尊意慮及交部以後彼族貿然前往,從旁聽供,仍擬暫緩起解,俟尊處與該使等爭議稍定,再行交部。張守現聞就醫他處,劉令聞仍在密雲,目下俱未在省,起解本亦未能迅速。倘該使以解部稍遲藉口,仍望大力斡旋。該府縣本無大過,張守官聲尤好,因欲曲全大局,忍心交部治罪,鄙人負疚極深。若因既不在津,又不解京,陰差陽錯,使羅酋等愈疑愈忿,或激成不可解之怒,則國家將大失紀綱,而國藩抱疚無窮。統求尊處委曲調停,或將各實情告知,俾無更遷怒於該員等,則禍可紓矣。至該員等二十三日以前告示但拿拐犯,並未牽涉教堂,已由毛公鈔呈,茲再錄一份寄上。前奉明諭昭雪挖眼取心之誣,遵當恭錄示諭,以釋各國之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