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國藩書劄8 | 上頁 下頁
複李眉生觀察 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浚河一事,以工代賑,人心鼓舞,甚為欣慰。

  遠勞拳注,代畫自處二策,皆有獨見。此間為我計者,大抵星使、江督,不此則彼。星使一席,無論朝廷欲奪與否,內度病軀,亦不能久膺重任,前疏所言,絕非虛語。本似可奉身而退,然不遽求離營者,握兵太久,於大局頗有關係,驟然謝去,恐軍心動搖,將帥解體,則霆、湘陸軍,江淮水師及各處台局,均恐耳目一變,心志稍弛。且撚患未平,方寸究覺抱歉,不為留營照料,亦殊非大臣眷眷之義。回任一節,江督公事數倍軍營,接見屬僚更為繁劇,方以衰病懇辭兵符,豈有一回任而百病消除之理?既不安於吾心,亦難解於多口,其詳具此次疏稿中,想已入覽。

  至閣下所言督辦糧台之說,援踞成例,似屬可從。但回疆之役,前敵將帥皆在和闐、葉爾羌等處,黃相在肅州辦後路糧台,去前敵蓋近萬里;今少泉宮保以新帥駐徐州,鄙人乃駐周口,豈有糧台反居前敵,將帥反居後路者?且不作江督任籌餉之責,則所謂糧台者,僅轉運耳,久居前路,尤乖事理,物情駭聽,斯大不可也。

  至申請入京陛見一節,前旨敕令入京,即令擬歲杪成行,後命暫緩進京,即不必更求展覲。進退大節,可以自主,若出入進止,卻不宜自主也。

  故尊議二事皆難遵行,惟所謂移步換形、急脈緩受之法,昨拙稿即用此意,切陳不肯回任之本心,寬之以兩三月之期,俾朝廷得以從容籌議,或不至遽幹宸怒,聊表老臣盡瘁之忱。若少帥接辦日有起色,亦自可舍瑟而作,善刀而藏,但冀西去一股波瀾不大,庶謝事者魂夢少恬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