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國藩書劄8 | 上頁 下頁
複恭親王 同治元年十月十九日


  九月二十奉到密函,讀悉片稿二件,即于次日函商薛星使、李中丞,又專人函商都將軍,均囑其慎密籌議。以事涉洋務,應由通商大臣會奏,請薛星使主稿複陳。頃接薛公覆信,已於九月二十九日附片密奏。其未盡事理,俟頗頗福到滬後,再行續陳,想邀鈞鑒。其都將軍復函,至今朱來。報命少遲,伏希亮察。

  本月初八又奉鈞函,英國公使欲于安慶、大通、蕪湖三處准洋商前往裝運茶葉出口,詢及地方民情有無妨礙,稅課有無裨益,並問該三處是否早有洋商在此裝貨。查安慶、蕪湖向來並無洋船停泊,大通與儀征兩處,則洋船停泊者多。儀征系拖帶鹽船以上行,大通則為鹽所到岸之處,即為茶所出口之處。該公使所稱早有洋船在此裝貨,系屬實情。國藩於洋務素未諳究,然體察情形,參之眾論,大抵如衛鞅治秦以「耕戰」二字為國,泰西諸洋以「商戰」二字為國,用兵之時,則重斂眾商之費;無事之時,則曲順眾商之情。眾商之所請,其國主無不應允。其公使代請于中國,必允而後已。眾商請開之子口,不特便於洋商,並取其便於華商者。大通一口,徽、池茶葉之聚處也;蕪湖一口,甯國茶葉之聚處也。凡泊船之埠頭,華商之總匯,洋商即就而收貨焉。

  安慶承平年間,貿易本自寥寥,又非茶葉出江必由之地。以鄙意度之,安慶一處雖許之,而洋船亦必不常來,大通、蕪湖兩處雖不許,而洋船亦仍難禁止。蓋買者、賣者兩便之地,我華商亦昵而就之也。自洋船入江以來,華民亦假託洋商包稅漏厘,違抗官長。地方妨礙,在所不免。然前此業有漢、潯、鎮江三口,今即再添數口,而妨礙之處未必加多,即減去一口,而妨礙之處未必驟少。至稅餉有無裨益,國藩於關稅之贏絀,生意之衰旺,向欠體驗,不敢臆斷。

  來示又詢地方官曾否徵稅,現未明定章程,地方官豈能過問?且無洋行經紀,無監督理事,官亦難稽查。該公使請發專照及不准他項船隻前往,言皆近理。然洋人雖自稱堅守信義,亦往往不能力踐條約。其稱金陵賊擾,從權辦理,亦屬欺飾之詞。將來平靖之後,仍行禁止,殊無把握。應否示以寬大,予以通融,伏候鴻裁酌奪。

  赫稅司將來過皖,自當優禮款接,仰副柔遠德意。其三口通融之處,仍由貴衙門主持,鄙人未敢妄為允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