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國藩書劄2 | 上頁 下頁 |
複鄧寅階 咸豐八年十一月初二日 |
|
接得惠書,如親教言。即惟興居輯祜,為道日益,至以為慰。弟于役江浙,倏閱五月,賊勢日衰。方冀逐漸蕩平,不意迪庵三河失利,全軍潰散。近並有都、鮑軍敗之信,英夷逆船駛入長江,直達漢口。大局破壞,迥出意表。弟夙夜兢業,罔敢疏虞。惟目光昏花,近更增甚,常恐隕越,貽知己羞。 小兒紀澤作四書文,閣下專教之學陳勾山、管韞山文,最得要領。鄙意勾山尚有非淺學所能領悟者,若專學韞山,或更能主一無適,用志不紛。澤兒前稟請學作他藝,弟告之以學作賦。蓋以賦之為藝,可以道古,可以適今也。嗣後每月六課,令其逢三作四書文,逢八作賦可耳。 「敬」「恕」二字,細加體認,實覺刻不可離。「敬」則心存而不放,「恕」則不蔽於私。孟子之所謂「推」,所謂「達」,所謂「擴充」,指示至為切近。《中庸》之十三章,《論語》之告子貢,告仲弓,皆以「恕」字為開宗要義。大抵接人處事,於見得他人不是、極怒之際,能設身易地以處,則意氣頓平。故「恕」字為求仁極捷之徑。來示以「致知」為大頭腦工夫。鄙意「敬」是平日涵養之道,「恕」是臨時應事之道;「致知」則所以講求此「敬」、講求此「恕」者也。質之高明,以為何如? 來示以意氣、意見為累,而以局中人作局外想。鄙意作局外想,猶訟者設身而處詞證之地。若聖門所謂恕者,能近取譬,是原告設身而處被告之地也。竊謂意見、意氣,亦惟強恕者足以平之。「忍」字「因」字,謹當奉以從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