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文正公全集 | 上頁 下頁 |
曾文正公年譜卷六 |
|
「己未」咸豐九年,公四十九歲 正月,公在建昌營中,奉諭旨通籌全域。十一日,公具摺奏稱:數省軍務,安微吃重,江西次之,福建又次之。計惟大江兩岸,各置重兵,水陸三路,鼓行東下。剿皖南,則可以分金陵之勢;剿皖北,則可以分廬州之勢。北岸須添足馬步軍三萬人,都興阿、李續宜、鮑超等任之;南岸須添足馬步軍二萬人,臣率張運蘭等任之;中流水師萬余人,楊載福、彭玉麟任之。至江西軍務,分南北兩路,臣當與撫臣耆齡分任之。粵賊勾結撚匪,近來常以馬隊衝鋒,擬調察哈爾馬三千匹,募馬勇數千,擇平曠之地,馳騁操習。臣願竭數月之力,訓練成熟,皖、豫軍務可期大有起色。附片請敕健銳營、內外火器營選派精練弓馬、曾經戰陣之員,諮送來營。並奏調翰林院編修郭嵩壽、禮部主事李榕二員。又片奏江西南路防剿吃緊,暫難移師北行,請飭贛南鎮總兵饒廷選帶兵來江,駐防南路。是日,又秦陳明李續賓死事甚烈,功績最多一折。又奏陳:臣弟曾國華殉難情形一折。奉上諭:「巡撫銜浙江布政使李續賓前在三河陣亡,業經降旨,優加褒恤。茲據曾國藩臚陳該員功績具奏,覽之,益深悼惜。李績賓從軍數載,所向成功,及其見危授命,麾下將士無一偷生,實有古名將之風。允宜垂諸信史,百世流芳。著將曾國藩此奏交國史館采入列傳,以示褒嘉。欽此。」又奉上諭:「曾國藩此奏伊弟曾國華殉難情形一折,候選同知曾國華在三河鎮殉難,當經降旨贈道員,從優議恤,該故員曆著戰功,一門忠義,著再加恩,賞給伊父曾驥雲從二品封典,以示褒嘉。欽此。」同日又奉上諭:「曾國藩奏遵籌全域請添馬隊近取一折。該侍郎統籌全域,意在並力大江兩岸,為節節近剿之計,所見甚是。惟現在江西,南贛等處賊氛尚熾,該侍郎未能即日北行。俟南路稍松,再楚、皖交界籌辦大局。編修郭嵩壽現隨僧格林沁前赴天津,俟該處撤防,再降諭旨。主事李榕已令赴營差委。汝弟曾國華在三河陣亡,可嘉可憫,業經追贈道員,從優賜恤。該員之子,例有應得世職。本日複明降諭旨,賞給伊父曾驥雲從二品封典,以示褒獎。欽此。」 公作《聖哲畫像記》,圖畫昔時聖賢先儒三十三人,系之以說明,抗希古人之意。略依孔門四科及近世桐城姚氏論學,以義理、考據、詞章三者,分門依類而圖之。 官軍攻景德鎮小挫。公調駐防廣信之平江勇等營赴鎮助剿,飭張運蘭等堅守營壘,與賊相持,軍心以安。 蕭公啟江擊賊于南康縣,大破之,克新城墟及池江賊壘。 二月初三日,蕭公啟江等攻克南安府城,收復崇義縣城。賊酋石達開糾黨西竄,入湖南境。初四日,公在營中行大祥祭禮。 初九日,奏報蕭啟江一軍勝仗,陣亡將弁龍複勝等十七名,請恤。又奏張運蘭一軍攻剿景德鎮情形一折。匯奏水陸各軍陣亡病故員弁何長庚等八十員名,開單請恤。又秦匯保新城、安仁兩案老湘營、平江營,出力員弁兵勇開單請獎一折。是日,又具折謝弟國華從優賜恤恩,又折恭謝年終恩賞。附片奏:鄧輔綸捐造戰船請敘一案,經工部諮查何項工例。臣查江楚創造戰船,本系臣新立規模,並未依照他省戰船成式,實無工例可援,仍請照前案議敘。奉朱批:「著照所請獎勵該部知道。欽此。」 十一日,公查核報銷七柱清單。 公聞閩省已無賊擾。十二日,由建昌拔營,移駐撫州。李忠武公遺骨,經難民收得,負送大營。胡公林翼弁覓得公弟湣烈公遣骨,而喪其元。公聞而益悲之。胡公委員弁先後殮送回湘。 十五日,公在途次馳折奏報蕭啟江一軍,協同各勇攻克南安府城,現在引兵馳援信豐縣,江省南路可望肅清。隨折奏保道員蕭啟江請加勇號。附片奏:移軍撫州,距景德鎮較近,軍中聲息易通。又具折恭謝天恩,並奏稱,臣胞叔曾驥雲,臣在侍郎任內,恭遇兩次覃恩,曾邀馳封至正一品光祿大夫。茲複渥荷褒嘉之典,浩軸則只領新綸,頂戴則仍從舊秩。奉上諭:「前因曾國藩奏伊弟曾國華殉難情形,當經賞給曾國華之父曾驥雲從二品封典。本日曾國藩謝恩折內,聲明曾驥雲曾邀貤封正一品封典等語。所有曾國華之子曾紀壽,著再加恩,俟及歲時,由吏部帶領引見,以示朕褒崇忠節,有加無已之至意。欽此。」 十六日,公至撫州,賃城內謝氏宅以為行館。 蕭公啟江援剿信豐縣,力戰賊解圍去。賊之竄湖南者,連陷桂陽、郴州各城邑,攻撲永州府。江西南境餘匪相斷西竄。公乃調蕭啟江一軍,馳赴吉安府境,以為湖南援應之師。駱公秉章亦奏調蕭啟江由閑道回軍湖南,聽候調遣。自是南路軍餉,不復關公慮矣。 公以景鎮之賊,久攻未克,委副將朱品隆、遊擊喻吉三、知縣張岳齡、縣承淩蔭廷等,回湖南續招鄉勇四千人,赴撫州訓練,以備攻剿。 二十七日,派委員弁巡杳撫州城防。 二十八日,具折奏謝弟國荃保選用知府加道銜恩。又奏報蕭啟江一軍力解信豐城圍,現在飛調該軍馳赴吉安為湖南援應一折,陣亡將弁李先益,李楚文,黃龍光,劉文友請恤。附奏添招練勇,即由江西添籌月餉一片。 三月朱品隆等所募鄉勇先後抵撫州。公按日閱操,傳見各營哨官,時時訓飭之。 十三日,張公運蘭擊賊於景德鎮,軍勢複振。 劉公騰鶴領湘軍駐防湖口。皖南之賊竄陷建德,劉公近剿陣亡。公調派平江勇千人,委知府屈蟠領之,以防湖口。 二十六日,奏報景德鎮官軍兩月以來攻剿情形一折。陳亡將弁喻福慶、易福升等五十二員名,開單請恤。附片奏:添募湘勇,在撫州教練,俟吉安防務稍松,即調派各營合攻影鎮之賊。又具折奏謝曾紀壽由吏部帶領引見恩。 是月,李武湣公孟群攻剿廬州陣亡。 四月,湖南永州解圍,賊以全股圍撲寶慶府城。公弟國潢治團練於鄉邑。湘勇從軍事在外者,人懷家鄉之慮。公劄節各營官禁勇丁告假回籍。委員至衡州府城,坐探湖南賊勢軍情。三日一報,隨時函告各營以慰之。公出城閱視操演,其隊伍整齊者,亟犒賞以獎勵之。 二十五日,拜發萬壽賀折,專弁入都。 二十七日,公弟國荃到撫州營。 五月初九日,公與弟國荃設次行釋服禮,仿《通禮》中品官祭儀,面略變通以行之。 初十日,派調湘軍之在撫州者舊部四營、新募者七營,為數共五千八百人,公弟國荃總領之,赴景德鎮助剿,李公鴻章同往贊畫。 二十二日,總兵饒公廷選來見公。二十六日,奏報楚軍近攻景德鎮連獲勝仗,現在添軍助剿一折。附片奏:飭九江道沈葆楨赴本任,調總兵饒廷選接防廣信。又奏記名道編修李鴻章留營襄辦軍務,檄令會同曾國荃等督剿景鎮。又奏陳明服闋日期一片。時公麾下各軍,悉赴景德鎮,其留防撫州者千數百人,皆本歸江省調度之營,借公為之鎮撫而己。 六月初三日,禮部主事李榕來撫州見公。 湖南賊圍寶慶,久不解,蕭公啟江軍亦至寶慶。總督官文公奏,探知湖南賊勢,將竄入蜀。請令公帶兵赴夔州一帶,擇要扼守。奏上諭:「官文奏請飭曾國藩迅赴夔州一折。詳覽該大臣所奏各情,實為通籌大局起見,本日已諭令有鳳派兵扼要嚴防。惟該省兵力恐不能當此悍賊。曾國藩前派蕭啟江帶兵援剿湖南,現在湖南吃重,此一軍自未能調回。此外,如江西、湖北等兵,素稱得力,著曾國藩即日統帶,由楚江前赴四川夔州扼守,以據兩湖上游之勢。倘賊蹤竄至,即要有備無患。至江西景德鎮之賊,尚未剿平,著曾國藩斟酌情形,諮商耆齡,妥為佈置,俾得迅埽逆氛,不至顧此失彼,是為至要。欽此。」 公弟國荃督軍至景德鎮,三戰皆獲勝。十四日,克景德鎮。賊竄浮梁縣。十五日,公弟國荃、張公運蘭等追擊賊于浮梁。克之。賊潰入徽州境。江西全省肅清。 十八日,複奏寄諭防蜀一折。奏稱:臣所部兵勇為數無多,目下景德鎮攻剿之師,難以遽行抽動。若令由鄂赴蜀,應須兵力稍厚,乃可攜以入峽。維時湖南寶慶賊勢猶盛,湘軍既克景鎮後,弁勇等思歸尤切,勢不能止。公乃調張運蘭引軍回湘,以援寶慶。擬自率六千人溯江西上至宜昌,駐軍扼湖廣之西路。 二十二日,馳奏克復景德鎮及浮梁縣城,江西全省肅清一折。奏稱:曾國荃系臣親弟,不敢仰邀議敘。隨折奏保道員張運蘭、王文瑞、遊擊任星元三員,陣亡都司李印典、守備向其昌、陳玉才、高成春請恤。附片奏:調張運蘭一軍會剿寶慶,以副弁勇迫救桑梓之情,可期得力。臣擬先駐湖北宜昌等郡,如賊果入川,再行酌量前近。又奏保已革編修吳嘉賓、前奏保升同知,經吏部核駁,請以內閣中書選用,並加五品銜。又片奏副將黃翼升複姓歸宗一案。 二十八日,張公運蘭拔營回湘。 公弟國荃率吉字中營拔赴撫州。 公飭調朱品隆等軍田景鎮拔營,取道湖口渡江,駐軍于小池口。 七月初一日,公弟國荃至撫州。公作《林君殉難碑記》,刊石立於撫州城外林源恩殉難之處,以表其忠。 初六日,奏報景鎮官軍分兩路赴楚拔營日期一折,奏保蕭啟江一軍南安、信豐兩案出力員弁,開單請獎。附片奏:臣前在江西重整水師,設立楚師子藥炮位三局,歷時三載有餘,始行裁撒,請將該局員量予保獎。公弟國荃以病留撫州數日。 初七日,公由撫州啟行,紳民酌酒于路,以餞公行。 初十日,公行抵南昌省城,奉上諭:「現在江西全省一律肅清,剿辦甚為得力。曾國藩調度有方,著交部從優議敘。在事出力之道銜候選知府曾國荃,著免選知府,以道員用。欽此。」 李公績宜由黃州率軍回援湖南,擊賊于寶慶城外,大破之。石達開竄入廣西境,湖南解嚴。 公弟國荃病癒,由撫州拔營回湘。 公弟國葆更名貞幹,從軍于黃州。胡公林翼奏留辦理軍事,是月至撫州,旋至南昌見公。沈公楨葆見公於南昌。 十五日,公登舟啟行,李公瀚章、鴻章皆從。十七日,泊吳城鎮。李公瀚章所設報銷總局在焉。十八日,核閱報銷清冊。十九日,泊湖口。彭公玉麟、楊公載福來見。公棹小舟石鐘山下,作《湖口水師昭忠祠記》彭公立石焉。 是月,奉上諭:「該侍郎原折所稱駐劄宜昌等處,即可穩占上游,但為鎮守湖北起見,尚未籌防蜀省。曾國藩當熟思大勢,應如何定計之處,詳悉馳奏,毋得遷延。欽此。」又奉上諭:「曾國藩雖先駐宜昌等處,仍當偵探賊情。如寶慶一帶未能遏其人川之路,即當親督兵勇赴蜀,以便調度堵剿機宜,未可遷延貽誤。欽此。」又奉暫留兵勇赴徽州會剿之旨。又奉酌撥兵勇留防江西之旨。 二十五日,複奏四次諭旨一折。奏稱:「江西北路饒州有劉子潯一軍,彭澤有普承堯一軍。臣與耆齡熟商,擬令饒廷選、吳坤修各添置一軍,或以留防本省,或以助攻皖南。臣所帶領人數無多,不能抽撥赴皖,亦不能酌留防江。臣籌防全蜀,斷不能遷延貽誤。俟抵鄂後,察看賊勢,與官文、胡林翼會商,再行馳報。是日,又奏摺恭謝天恩交部優敘,弟國荃以道員用。公舟次湖口,所調朱品隆、唐義訓等營鹹集,駐營于江之兩岸。觸暑多病。公留湖口旬日,令各營休息醫調。 八月初一日,劄調朱品隆重等拔營,由陸路赴鄂,駐紮巴河。公舟解纜,溯江而上,泊九江,謁先賢周子墓。 十一日,行抵黃州,與胡公林翼相見於行館,留七日而行。 公在舟中,定每日靜坐,讀書日課。武昌門人張裕釗謁見公舟中,公教以文詞甚詳。 途次奉到上諭:「官文奏皖省賊勢日張籌議由楚公路剿辦一折。皖省粵匪與撚匪勾結,蔓延日甚,官文以寶慶解圍,敗賊悉數南竄,川省已有備無患。請飭曾國藩緩赴川省,暫駐湖口,分軍四路進剿皖省。所籌實于大局有益,曾國藩如已啟程赴鄂,著與官文商酌。如湖南大局已定,川境可保無慮,即暫駐湖北,調回湖南各軍,為分路近剿皖省之計等因。欽此。」 二十三日,公至武昌省城。與官文公會商軍事,留旬日。 是月,公弟國潢、國荃遷葬竹亭公,江太夫人于台洲新塋。 胡公林翼委公弟貞幹回湘募勇二營,赴鄂助剿。 九月初三日,公由武昌解纜回黃州。與胡公林翼商籌近兵皖省之途,須分四路:循江而下者為南二路,循山而近者為北二路。胡公撥派兵勇十營,隸公麾下。初五日,公至巴河登陸。駐陸營中,接見各營營官、哨長、簡校軍實。胡公林翼至公營視師。 十二日,馳奏遵奉諭旨會商大略,由鄂省回駐巴河一折。催調蕭啟江一軍,克日前來,會師東下。 副都統多隆阿公攻克石牌賊壘,近規安慶。 二十五日,公至黃州。留二日還營。 李公鴻章奉旨授福建延建邵遺缺道,留公營幕中,不之任。 兩淮賊氛肄擾,勝保,翁同書督師屢失利。漕運總督袁公甲三奏請以公一軍,由河南光固進剿,遏賊北竄。奉上諭:「袁甲三等所慮,不為無見。著官文、曾國藩、胡林翼再行悉心籌酌。至此次官文等會籌大舉,關係全域利害,總須計出萬全,不妨稍遲時日,謀定後動也。欽此。」 十月初一日,核定馬隊營制章程。 初二日,公弟國荃領所部吉字營勇至巴河。 公弟貞幹領所招鄉勇至黃州。初八日,見公于巴河。 十七日,會奏悉心籌酌一折奏稱:逆賊洪秀全踞金陵,陳玉成踞安慶,竊號之賊也;石達開竄擾楚、粵,流賊之象也;皖、豫諸撚,股數眾多,分合不定,亦流賊之類也。目前要策,必先攻安慶,以破其老巢,兼搗廬州,以攻其所必救。現擬四路進兵之局:第一路由宿松、石牌以規安慶,臣國藩任之;第二路由太湖、潛山以取桐城,多隆阿、鮑超任之;第三路由英山、霍山以取舒城,臣林翼任之,先駐楚皖之交,調度諸軍,兼籌轉運;第四路由商城、固始以規廬州,調回李續宜一軍任之。湘勇久戰江濱,於淮北賊情地勢不甚熟悉,能否繞出懷、蒙以北,應俟李續宜到後,察看情形,再行奏明辦理。附片奏:李續宜因母病請假歸省,先調該道所部各營回鄂,由北路近發。又具折奏保員外郎胡大任、道員厲雲官,請特旨記名簡放,以昭激勸。又附片請旨節浙江巡撫羅遵殿,月籌餉銀四萬兩,解交湖北糧台。是日,公專銜奏保張運蘭等軍克復景鎮、浮梁案內出力員弁,開單請獎。附片奏:江西紳士劉錫綬報捐餉銀壹萬兩,請照例給獎。又奏參將鄔世蓮複姓歸宗一案。又片奏報目疾未痊,兼患頭暈,請假一月,在營調理。奉上諭:「曾國藩著賞假一月,在營調理。該侍郎一路兵勇既待另籌,而李續宜亦系獨當一面,複因母病給假,是四路中己有二路急難進征,於皖北待援情形,實有緩不濟急之勢。至所稱先圖安慶,兼搗廬州等語,所籌尚屬周妥,但恐言之易而行之難。所有前諭派出一軍,取道光、固、潁州,繞出懷、蒙以北之處,仍著官文、曾國藩、胡林翼悉心籌酌辦理。欽此。」 二十四日,公督各營拔營入皖,分為前後幫啟行。 公弟國荃請假回湘。 十一月初三日,公駐軍于黃梅縣。 十三日,拔營進駐宿松縣。公統領步隊二十營、馬隊一營,派朱品隆、李榕總理營務處。 蕭公啟江、張公運蘭兩軍,由湖南分途出境,援剿兩粵。公兩次奏調蕭啟江一軍,諭旨飭調張運蘭赴皖,均經廣西,湖南奏留。 十九日,奏報入皖日期一折,奏稱:蕭啟江、張運蘭兩軍均不調回,諭旨另籌一軍,繞赴淮北,由臣官文會奏辦理。前月通籌四路進剿之議,由公主稿。其後奏報各路軍情,多由胡公林翼主稿,公會銜而已。 十二月,胡公林翼由黃州拔營進軍英山,公弟貞幹從之。公調派前幫十營,以朱品隆、李榕總領之,進駐太湖縣,派委彭山屺總理營務處。公與營官講求堅壘浚濠之法,濠深丈有五尺,躬親巡視量度,雖風雪不避也。 是月,公弟國潢、國荃遷葬星岡公、王太夫人于大界新塋。 江西巡撫耆齡公調任廣東。公乃作《畢君殉難碑記》刻石立于景德鎮畢剛毅公陣亡之處。 是歲,和春公奏劾德興阿罷職,江北大營不復置帥,詔和春兼轄之。周武壯公天培陣亡於浦口。勝保丁優,陳請回京穿孝。以袁甲三為欽差大臣,與南河總督庚長督辦軍務,攻克臨淮關。袁公駐守之。 「庚申」咸豐十年,公五十歲 正月,公在宿松大營。 賊酉陳玉成大股由安慶上犯小池驛,圍撲鮑超營甚急。公與胡公林翼調派各營援之。飛劄調蕭啟江一軍馳回援皖。每遇寒風雨雪沉霾陰噎之晨,則終日惶然,以前敵為慮。 二十五日,多隆阿、鮑超大破賊于小池驛。二十六日,擊破賊壘七十餘座,克太湖、潛山兩縣城,賊下竄。 公叔父高軒公卒於家。 蕭公啟江軍至長沙,駱公秉章派令援皖。公以陳逆敗退,皖軍解嚴,而蕭啟江一軍疊奉旨令赴蜀,遂諮湖南止其前來。蕭公乃引軍由常德入川。是月,張公國梁攻克沿江賊壘,袁公甲三克鳳陽府城,而潁州府又為賊所陷。 石達開踞廣西之慶遠府,分擾湖南。廣東邊境。 二月初五日,聞高軒公訃,悲痛,目疾複劇。初六日,專折奏謝年終恩賞。專差齎部監執照一百八十七張,歷年籌餉勸捐所餘者,具折奏繳。附片報:官軍大捷,擬分路進剿,臣目疾復發,又得臣叔父曾驥雲病故之信,請假四十日,在營調理。初七日,公入宿松縣城,設次成服,調奠服衰十有四日,公弟貞幹自太湖營來,就次成禮。 官文公、胡公林翼會奏小池驛大勝,克復太湖、潛山兩縣,奉上諭:「官文,胡林翼、曾國藩督師進剿,調度有方,著先行交部從優議敘。欽此。」 二十日,公改服還營。 公每日黎明,即出巡視營牆,按期閱視操練,雖羽檄交馳,而不廢書史。是月始輯錄《經史百家雜鈔》,以見古文源流,略師桐城姚氏鼐之意而推廣之。李公續宜假滿到鄂,尋赴大營。 張公梁攻金陵上下關賊壘,克之。 皖南之賊陷涇縣及廣德州,竄人浙江境。張公玉良由金陵大營分兵援浙。 二十七日,杭州省城陷,羅壯節公遵殿等死之。 三月初一日,探明安慶城內賊蹤之強弱多寡及城外賊壘拒守之形勢,定計攻之。 初五日,李公續宜來見,籌度分兵近剿。議以公所部攻圍安慶,多隆阿公圍攻桐城,李公駐軍于青莫塥以為援。 鮑超傷病發,請假回藉。 二十六日,公調所部吉字等營拔赴安慶。 是月,杭州將軍瑞昌公督駐防兵堅字滿城,賊攻之不下。提督張公玉良以援兵至,克復杭州省城,尋收復廣德州。賊竄陷建平、東壩、溧陽,糾皖南大股萃于金陵。 閏三月初五日,奏摺恭謝天恩交部優敘。又奏景德鎮、浮梁案內保舉文員遵部議分晰開單,聲明各員勞績一折。 十一日,會奏鄂、皖軍情一折,又奏保小池口擊破援賊,克復太湖、潛山三案出力員弁開單請獎一折。 十四日,作《何君殉難碑記》,立石于英山縣何文貞公殉難之處。 二十二日,編《經史百家古文雜鈔》成,又約選四十八篇,以為簡本。公寄書家中,名其所居曰「八本堂」。其目曰:「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二十六日,李元度來見公。公派令綜理宿松大營管務處。 二十七日,公弟國荃到營。公令督勇攻安慶集賢關賊壘。 左公宗棠自英山來見公。 是月,賊攻陷江南大營,官軍潰走丹陽。張忠武公國梁陣亡,欽差大臣忠壯公和春受傷,卒于滸墅關。賊陷丹陽縣,攻常州府城。總督何桂清退走常熟,江浙戒嚴。詔令公傳旨荊州將軍都興阿馳赴江北,辦理軍務。 四月,奉上諭:「江浙安危,在於呼吸。曾國藩現劄安慶,若與楊載福率領所部水陸各軍,迅由東流、建德一帶分剿燕湖,併入寧境,以分賊勢而顧蘇、常,于東南大局實有裨益。惟安慶賊勢頗眾,曾國藩能否舍安慶而東下,著酌度情形,相機辦理,迅速奏聞。有人奏左宗棠熟悉形勢,運籌決策,所向克敵。現在賊勢披猖,東南蹂躪,請酌量任用等語。應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本籍襄辦團練等事,抑或調赴該侍郎軍營,俾得盡其所長,以收得人之效,並著曾國藩酌量辦理。欽此。」 初二日,羅壯節公靈柩自浙歸宿松,公派隊迎護。尋與胡公林翼詣其家祭之。 十三日,馳折複奏:臣軍萬餘人,兵力單薄。若盡撤赴蕪湖,則桐城之師不能獨立。左宗棠剛明耐苦,曉暢兵機。當此需才孔亟之時,無論何項差使,求明降諭旨,必能感激圖報。附片奏:目疾未痊,肝氣復發,軍中又乏著名統將,擬調張運蘭一軍前來,以厚兵力。 左公宗棠留營中兩旬,昕夕縱談東南大局,謀所以補救之法。十八日,左公回湘募勇,奉旨以四品京堂候補,襄辦軍務。 二十日,公核定報銷稿案。賊攻陷常州府城,運陷蘇州省城,江蘇巡撫徐莊湣公有壬死之。奉上諭:「曾國藩規取安慶,屯兵堅城,即使安慶得手,而蘇、常有失,亦屬得不償失。全域糜爛,補救更難。為今之計,自以保衛蘇、常為第一要務。著官文,著國藩、胡林翼熟商妥議統籌全域等因。欽此。」是時都中猶未聞蘇、常已失。公接奉諭旨,諮商胡公林翼,稱蘇、常業已失守,救援不及。據安慶各營搜獲逆首陳玉成偽文,定於秋間兩路大舉上犯湖北、江西,欲合江西、兩湖三省之力,防禦陳逆秋間大舉之狡謀。如能並力擊退,再行分兵駛赴下游,圖復蘇、常也。又諮商江西、湖南巡撫。 賊由蘇州犯浙江,陷嘉興府,張公玉良引兵退守杭州。奉旨:「何桂清革職逮訊,以張玉良暫署欽差大臣關防,總統江南諸軍。」又奉上諭:「曾國藩著先行賞加兵部尚書銜,迅速馳往江蘇,署理兩江總督。欽此。」又奉上諭:「目下軍情緊急,曾國藩素顧大局,不避艱險,務當兼程前進,保衛蘇、常,次第收復失陷地方。重整軍威,蕭清丑類,朕實有厚望焉。欽此。」 是月,蕭壯節公翰慶奉調援漸,陳亡於湖州。蕭壯果公啟江卒於四川省城。胡公林翼奏請以左宗棠入蜀接統湘軍,劉公長佑、蔣公益灃克廣西慶遠府城,賊竄貴州境。五月初三日,拜折恭謝天恩,署兩江總督。又馳折複奏通籌全域並辦理大概情形。奏稱:目下安慶一軍已薄城下,關係淮南全域,即為克復金陵張本,不可以遽撤。臣奉恩命,權制兩江,必須帶兵過江,駐劄南岸,以固吳會之人心。而壯徽、寧之聲援。無論兵之多寡,將之強弱,職應南渡,不敢稍緩。擬于江之南岸分兵三路:一由池州進規蕪湖,與楊載福、彭玉麟水師就近聯絡;一由祁門進圖溧陽,與張芾、周天受等軍就近聯絡;一分防廣信,以至衢州,與張玉良、王有齡等軍就近聯絡。臣函商官文、胡林翼酌撥萬人,先帶起程,仍分遣員弁回湘添募勁勇,趕赴行營,以資分撥。至於餉糈軍械,必以江西、湖南為根本。臣諮商兩省撫臣竭兩月之力,辦江、楚三省之防。佈置漸定,然後可以言剿。又具折奏請起用告養回藉道員沈荷楨,馳赴江西,仍辦廣信防務。附片奏陳察看海漕,兼保監場之利。又片奏請敕下湖南撫臣,迅催張運蘭一軍取道江西,至饒州一帶,聽候調遣。又奏委道員李元度馳赴湖南,另募平江新勇三千,與饒廷選之平江勇五營合為一軍,防剿廣信、衢州一路。又片奏:請設糧台於江西,委江西藩司總辦,添委道府數員幫同辦理。自咸豐三年至十年五月,由臣分作三案,造冊報銷。自接受總督任務以後,即由江西藩司報銷,以專責成而免牽混。另設江西通省牙厘局,遴委大員專管。此後江西錢漕歸撫臣經收,以發本省兵勇之餉;牙厘歸臣經收,以發出境徵兵之餉。疏入,奉上諭:「曾國藩奏統籌全域,並辦理大概情形,甚合機宜!即著照所擬辦理。胡林翼奏保之左宗棠一員,前已有旨賞給四品京堂,令其襄辦曾國藩軍務矣。欽此。」又奉上諭:「曾國藩現署兩江總督,軍務地方,均屬責無旁貸。所請調張運蘭一軍。本日已寄諭駱秉章,著飭令該道前赴署督軍營,聽候調遣等因。欽此。」公自奉到署兩江總督之旨,與胡公林翼函商兵餉之計。籌餉以江西為本,籌兵以兩湖為本。調鮑超所部六千人,朱品隆、唐義訓所領二千人,揚鎮魁所領千人,渡江而南,駐軍徽州之祁門。其圍攻安慶之師,堅壘不撤。攻剿之事,以公弟國荃任之。 初六日,專弁遞萬壽賀折。與專折奏歷年軍需、支給官弁兵勇監糧等款,照例造冊,分送部科核銷。自咸豐三年起至六年十二月止,是為報銷第一案。 初九日,李元慶回平江募勇。 十五日,公登舟啟行。朱品隆等拔營,由陸路至華陽鎮渡江,期集于祁門。 十六日,舟泊老州頭,宿松紳民數千人,餞送于江幹。 十七日,馳奏欽奉諭旨,先行複陳並報起程日期一折,又具折奏:預籌三支水師,俟皖南賊勢稍定,即行分途試辦。查淮揚裡下河產米最多,而監場為大利所在,非于淮安急辦水師,造船購炮,實有岌岌不保之勢。欲克金陵,必先取蕪湖;欲取蕪湖,必于甯國另立一支水師,遍佈固城、南漪諸湖,與外江水師,為夾攻之勢。蘇州既失,四面皆水,賊若阻河為守,陸軍無進兵之路。欲攻蘇州,必於太湖另立一支水師。此三者皆目前之急務,如力不能兼,則先辦淮揚、甯國二支;力仍不逮,則專辦淮揚一支。蘇省財賦之區,淪陷殆遍,若不設法保全,則東南之利盡失矣。附片奏保彭玉麟任事勇敢,勵志清苦,實有烈士風,如須興辦水師,再行奏請簡派;湖南道員李瀚章,廉正樸誠,遇事精核,請以道員改歸江西,遇缺簡用,與署藩司李桓會辦江西通省牙厘事務。又片請敕下戶部,查明京倉米石存餘若干,諮行到臣,俾得斟酌緩急,設法籌辦。又奏:調飭下游水師總兵吳全美、李德麟所領師船,分扼狼山、福山、焦山、瓜洲一帶江面,與揚州陸軍聯絡,無任賊船得渡北岸,以保全裡下河為主。又奏:鄂省為用兵之樞紐,據上游之形勝,全域攸關,一有疏虞,則南六省之奏報不能達于京師矣。臣與都興阿分調萬數千人,撥餉數萬,湖北之力,甚形竭蹶。應請嗣後無再抽撥該省兵勇,俾官文、胡林翼等勉力支持,不蹈金陵覆轍,天下幸甚。 二十日,李公瀚章赴江西辦理牙厘局。公行泊華陽鎮,彭公玉麟來見。 二十一日,泊黃石磯。公弟國荃、貞幹、楊公載福皆來見。公派委員弁察看皖南山路。 二十三日,劄江西糧台,支發銀數千兩,委守備成名標赴廣東購買洋炮。 二十六日,飭諭巡捕、門印、簽押各員弁吏役,約以三條:一不許淩辱州縣,二不許收受銀禮,三不許薦引私人。凡六百餘言。二十七日,登陸,行至東流。 二十八日,至建德,巡視普承堯營壘,接見各營哨官。 是月,張玉良革職留營,以瑞昌公總統江南諸軍。江蘇巡撫薛煥駐上海,暫署兩江總督印務。松江府失守,官軍旋複之。 六月初三日,公駐建德縣。馳折奏:安慶之圍,不可撤動,蓋取以上游制下游之勢。臣南岸一軍,先守徽、寧要縣,暫不深入,庶免賊抄我後路之虞。至於地方公事,未可置為緩圖。臣在皖南駐劄行營,仍于安慶水次設立老營,規模與行省衙署相似。歷年文卷概存水次官署,專委司道大員經管。其地方尋常事件,即令代拆代行,緊要者匯封送營核辦。此臣兼管地方變通辦理之大概也。附片奏:已革守備成名標,請開復原官。又片奏:水師各營候補候選人員,請援照咸豐六年奏准前案,各照升銜,給予封典。又片奏:調四川萬縣知縣馮卓懷來營差委。又奏副將成發翔複姓歸宗一案。 初四日,拔營啟行。 初九日,途次奉到上諭:「曾國藩現已抽調兵勇萬人,由宿松近駐祁門,俟鮑超、張運蘭、李元度到後,即行分路進兵。具見胸有成竹,謀定後戰。惟蘇省待援迫切,該署督惟當催令鮑超等迅速來營,會籌近剿。但能援師早到一日,即早一日救民水火,實深殷盼。該署督現統兵勇較單,未可輕率前進,宜加持重為要。欽此。」 十一日,行抵祁門縣。各軍以次集,公調派擇要駐營。 十三日,派員專管地方案牘。其時文卷,日以繁多,乃仿照平時衙署章程,分別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擇書吏收貯,匯歸安度老營。 十六日,奏報行抵祁門日期一折。並奏陳:鮑超、張運蘭均難刻期至皖,左宗棠、李元度新募之勇,則須七八月間陸續前來。臣兵力過單,未敢輕進。又具折奏稱:楊載福、彭玉麟本系臣之舊部,茲複奉旨,歸臣調遣,自應欽遵辦理。惟軍情未可遙度,奏報不可太遲。楊載福統率水師,謀勇器識,度越諸將。所有江面戰守事宜,仍令該提督自行具奏。附片奏欽奉寄諭徽、寧等府,本曾國藩兼轄地方,該處軍務,並由該署督督辦,自學事權歸一等因。臣查詢徽、寧兩郡兵勇,不能得力。臣初到祁門,情形未熟,兵將未齊,未便接辦皖南軍務。張芾所部各軍,應暫由該副都禦史統籌調度。是日,又與官文公、胡公林翼曾奏請令在宗棠督勇來皖一折。維時張公芾在徽州被人糾劾,而左公宗棠曾奉旨赴川省督辦軍務也。 公治軍八載,轉戰兩湖、江、皖等省,與地方大吏,分主客之勢。至是兼任疆圻,百務填委。乃以安慶水次為老營,設立行署,奏派大員總理地方文卷,劄委銀錢所、軍械所、發審所、各員弁,刊發營制營規,訓飭各營將領士卒,刊發《居官要語》一編,訓飭僚吏,密劄司道,舉劾屬員,劄各營統領,舉劾營官哨弁,均得以密函上達。劄飭道府州縣官,訪求地方利病、山川險要,留心所屬紳民之才俊、田野之樹畜。現前急應辦理事件,均用書函答覆。出示曉諭江南北土民凡六條:其一,禁官民奢侈之習。謂吳中民俗好善,而遭禍之故,由於繁華。其二,令紳民保舉人才。以兩江之才,足平兩江之亂。其三,安插流徙。凡衣冠右族、經生大儒與殉難死事之家,均令地方官加意存恤,貧乏者給予口食之資。其四,求聞已過。凡已之過失,與軍中各弊端,許據實直告。其五,旌表節義。于行營設立忠義局,委員採訪,詳複事實,或由地方官彙報,或由該家屬親鄰徑稟,隨時匯案具奏。請建總祠總坊,其死事尤烈者,另建專祠專坊,以慰忠魂,而維風化。其六,禁止辦團。軍興以來,各省團練,未聞守城殺賊之功,徙有斂費擾民之害。自後非其地、非其人,毋得擅自舉辦,其從前各處練丁支領口糧者,概予裁撤。又出示曉諭軍當兵勇,嚴禁騷擾,三令五申,詞極剴切。接見守令各員,教之以廉靜為體,以善聽斷為用。雖軍事控傯之時,而條理秩然不紊矣。 二十日,公子紀澤來營省視。 江蘇城邑,擾陷殆遍,避賊者群集於上海。賊複陷松江,撲犯上海,薛公煥督官軍固守。賊之入浙江者,圍湖州,逼近杭州,分陷各屬城邑。皖南之賊,攻圍甯國甚急。官紳皆望公以軍赴援,公牘私函至者日以十數。公以軍將未集,弗能遽近也。 公之在營也,未明即起,黎明出巡營壘,閱操練。日中清厘文卷,接見賓僚,以其餘時披覽書史,不使身心有頃刻之暇逸。嘗稱時局艱難,惟勞勤心力者,可以補救。前後數十年,治軍治官,雖當困苦危險之際,以至功成名遂之時,不改其度焉。 二十四日,奉上諭:「兩江總督著曾國藩補授,並授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欽此。」 七月初三日,馳奏欽奉諭旨斟酌進兵兼顧皖南軍務一折。奏稱:臣自行抵祁門後,瑞昌、王有齡迭次催臣援浙,張芾亦催撥兵赴援甯國。欽奉諭旨,飭臣斟酌辦理。臣以鮑超尚未旋鄂,張運蘭一軍雖入江西境,又經撫臣毓科留防。袁州新軍未齊,統將未至,往返商辦,徙讬空言。且待兵將齊集,察賊勢最重之處,疾趨而痛剿之。至徽、寧兩處防軍,歷年取用浙餉,約計千萬,浙中恃為長城,本省別無防守之師,一旦藩籬盡撤,任賊長驅,杭人慘遭浩劫,周天受、張芾不能不任其咎。皖南地方遼闊,處處與江浙毗連,一片逆氛,幾無完土。惟系臣兼轄地方,自應力籌兼顧。如奉旨歸臣督辦,斷不能更顧浙江。又具折奉保道員李鴻章,請簡授江北地方實缺,興辦淮揚水師。附片奏:江南河道總督奉諭旨裁撤,添設總兵一員,特保水師營官副將黃翼升,請簡授淮揚鎮總兵一缺。又具片奏湖南平江縣,捐建忠義祠,匯祀陣亡員弁勇丁,請列入祀典,飭地方官春秋致祭。附片奏行營設忠議局,採訪江蘇、安徽等省歷年剿賊陣亡及殉難官紳士女,隨時奏請,分別旌恤。茲以甯國縣殉難紳士程枚一家男女十人為第一案。 初七日,兵部火票遞到補授總督諭旨。同日奉上諭:「薛煥僻處海隅,兵力單弱,剿辦恐難得手。此時蘇、常一帶,並無重兵攻剿,都興阿尚在英山駐劄。江北各軍,無人總統,深恐賊勢北趨,剿辦愈難措手。曾國藩現授為欽差大臣,事權歸一,責無旁貨,大江南北,均應妥為佈置。著即飛催左宗棠、李元度、鮑超、張運蘭等到齊,由池州廣德分路進兵,規復蘇、常。其江北一帶,尤為緊要。應如何佈置之處,並著先行籌劃,免至臨事周張。該大臣膺茲重任,務當統籌全域,迅掃逆氛,以副委任。欽此。」 初十日,置木匭于營門外,許軍民人等投書言事。 十二日,公拜發恭謝天恩一折。奉朱批:「卿數載軍營,歷練已深。惟不可師心自用,務期虛已用人,和衷共濟,但不可無定見耳。欽此。」公又奏通籌全域一折。奏稱:左宗棠、李元度、鮑超、張運蘭均未到皖。頃聞竄杭之賊回撲廣德,州城失守,甯國一城,群賊環萃,勢孤援絕。目下皖南危乎其危。臣軍調齊以後,須攻廣德,援甯國,不能繞越皖境,逕趨蘇、常,上海、嘉興相距愈遠。文報梗塞,實難兼顧。至江北軍務,迭奉諭旨,飭催都興阿馳赴揚州,迄今未能成行。以臣愚見,淮、徐風氣剛勁,不患無可招之勇,但患無訓練之人。擬即函商官文、都興阿酌帶楚軍千人,先行馳往。到江北後,用楚軍之營制,練淮、徐之勇丁。若得一二名將出乎其間,則兩淮之勁旅,不減三楚之聲威。臣力所能勉者,當勤懇以圖之,力所不逮,亦不敢欺飾。又奏保新授浙江溫處道李元度調補皖南道缺一折。 江浙賊氛大熾,粉粉請援於公。十四日,接奉派兵援剿甯國之旨。十五日,接奉由嚴州轉戰而東赴援浙江之旨。十七日,接奉統師南下,規復蘇、常郡縣之旨。二十一日,接奉派兵救援浙省之旨。二十三日,馳奏複陳四次諭旨一折,奏稱:臣由皖南進兵,以急援甯國、急攻廣德為要。力不能兼顧,則以專救甯國為要。徽、寧等屬一片賊氛,皖南不安,臣軍且有岌岌不保之勢,何能屏蔽浙江?更何能規復蘇、常?目下是兵力未齊,上不能分聖主宵旰之憂,下不能慰蘇人雲霓之望,寸心負疚,惶悚無地。附片奏:團練一事,實為地方大弊,皖南嶺隘紛歧,若築碉設卡,尚可以資防守。在籍編修宋夢蘭,眾論稱許,請賞加侍講銜,令其董勸紳民,興築碉堡。又片奏保安徽臬司毛鴻賓堪勝江蘇省藩司之任,又奏報江長貴收復廣德州城一片。 是日,接奉上海危急設法救援之旨。又奉派撥兵勇赴援甯國之旨。二十四日,張公運蘭到祁門營。二十八日,拔營由徽州、旌德進援甯國。 是月,薛公煥擊賊,卻之,上海解嚴。張玉良攻嘉興不克,全軍敗潰,杭州戒嚴。賊陷金壇縣,周威毅公天孚等死之。賊殺戮極慘。京口將軍巴棟阿守鎮江府,派提督馮子材攻丹陽。 八月初一日,公出至漁亭,巡視營壘。奉上諭:「張芾著即來京,所有皖南軍務,統歸曾國藩督辦,周天受著交曾國藩差委。欽此。」又奉上諭:「薛煥片奏江南賊匪滋蔓難圖,惟以重兵直搗金陵,該逆必回顧根本等語。著曾國藩體察情形,或即先搗金陵,亦可牽制賊勢等因。欽此。」 公調派副將宋國永代領鮑超所部霆字營一軍,進攻涇縣,以援甯國,李元度新募平江勇行抵江西貴溪,公及調來徽州會剿。 初三日,馳奏張運蘭、宋國永分路進兵日期一折。附片奏:上海情形己松,臣軍未能即圖金陵。又片奏:杭城危急,浙省賊勢浩大,非數千人所能救全。必須左宗棠新軍到後,配足萬人,乃可赴杭援剿。駱秉章奉命督辦四川軍務,奏請左宗棠入蜀,湖南本省空慮,人心驚恐,左宗棠未克成行。懇恩敕令駱秉章暫緩入蜀,俾左宗棠星夜兼程來皖,合兩湖、江西之全力,以救浙而攻蘇,或有補于萬一。 初七日,李元度領軍到祁門。 賊再陷慶德州,攻撲甯國府。初九日,朱威肅公景山陣亡。十二日,甯國府城失守,周忠壯公天受死之。於是周氏兄弟殉難者三人。 十四日,李元度赴徽州接辦防務。 二十日,鮑超到祁門,公飭令迅赴營中,公移駐祁門城北。 二十三日,馳折奏報援軍甫進,甯國府城被陷,徽州戒嚴,自請交部議處;鮑超遷延不如期抵營,請革去勇號,仍責令督軍進剿;道員廖士彥委解浙餉,聞警折回,以致甯國軍因饑敗潰,請即革聯;周天受捐軀殉節,查明另折請恤。附片奏:瀝陳身在皖南,心懸江浙,俟立腳稍穩,即當分軍先趨蘇境,以符原議。又片奏:臣軍及皖南防軍需餉甚巨,所收江西牙厘實多不敷,請旨飭江西每月撥解漕折銀五萬兩,以濟徽、寧之防;陝西每月協解銀二萬兩,專發安慶一軍。三月之後,即行截止。又以前奏奉到批諭,啟牖愚蒙,指示親切。附片覆陳懍遵感激之忱。 李元度率軍至徽州。賊以大股由績溪撲犯徽州,平江勇敗潰,原防官軍亦潰。二十五日,賊陷徽州府城,勢趨祁門。公飛調鮑超回軍漁亭,張運蘭回軍黟縣,以遏其鋒。左公宗棠軍行抵南昌,公飛諮調赴樂平、婺源之閑,以防賊竄江西之路。是月僧王軍敗于天津,都城戒嚴。勝保奏請飛召外援,鑾與巡狩熱河,恭親王留守京師。 九月初一日,公遣子紀澤赴安慶大營,由安慶回湘,為書以訓之。 初四日,李公續宜率軍四營至祁門。 公聞都下之警,悲不自勝。初六日,馳折奏稱:臣自恨軍威不振,甫接皖南防務,旬日之間,徽、寧失陷。又聞夷氛內犯,憑陵郊甸。東望吳越,莫分聖主累歲之憂;北望灤陽,驚聞君父非常之變。且愧且憤!涕零如雨!應懇天恩,于臣與胡林翼二人中,飭派一人,帶兵北上,冀效尺寸之勞,稍雪敷天之憤。又奏報徽州失守一折,自請交部議處。又諮呈恭親王文書一道。 公與李公績宜籌商北援之舉一切調度。李公留營旬日乃去。公又函致胡公林翼,作北援議八條。尋以和議既成,奉上諭:「皖南北均當吃緊之時,該大臣等一經北上,難保逆匪不乘慮思竄,擾及完善之區,江西、湖北均為可慮,曾國藩、胡林翼均著毋庸來京。該大臣甫接皖南防務,連失兩郡,雖因餉絀兵單,究屬籌畫未密,著即振作軍心,再接再厲,勿以一挫之後,即損軍威。李元度謀勇兼優,此次失衄,殊屬可惜!人材難得,著即迅速查明下落具奏。欽此。」 十六日,馳折奏查明提督周天受殉節情形,請開復原官,從優賜恤,于甯國府建立專祠。周天受之胞弟周天培、周天孚先後殉難,一門忠烈,請於四川本籍建立三人祠宇。署皖南道福咸、甯國知府顏培文、宣城縣令王乃晉、副將朱景山均請優恤。皖南道李元度請革職拿問,微州知府劉兆璜等請革職,其陣亡同知童梅華、守備張斐文二員請恤。附片奏請旨飭廣西藩司蔣益灃率所部三千人,迅由江西入皖。會合左宗棠一軍,並力東征。又奏皖南北近日軍情賊勢一片。 左公宗棠軍抵樂平縣。 賊由徽州分股竄浙江,陷嚴州府城。 十八日,接奉撥兵援救上海之旨。二十八日,接奉撥兵援救鎮江之旨。是月,賊攻撲鎮江府,巴棟阿、馮子材拒卻之。都興阿公抵揚州,接辦江北軍務。 十月初四日,馳奏統籌緩急機宜一折,奏稱:臣處止左宗棠、鮑超、張運蘭三軍尚為得力,已有應接不暇之勢。皖南立腳未穩,於鎮江、松江,未能赴援也。附片奏報鮑超、張運蘭會攻休寧縣勝仗。又片奏:興辦淮揚水師,擬於上游先造戰船,請截留江西應解江北餉銀二萬兩,通融接濟。又折奏查明江蘇金壇縣守城殉難官紳總兵蕭知音、參將周天孚、知縣李淮、紳董吳秉禮等七十三員名,開單請恤,于金壇縣建立總祠,匯祀各員。附片奏丹陽縣知縣方浚泰陣亡請恤。又片奏請展緩江南、江西各營將弁舉刻年限。 初九日,公出營至黟縣查閱嶺路。 十四日,回祁門營。 十九日,賊由羊棧嶺竄入,黟縣失守。公飭祁門各營嚴守。 二十日,鮑超、張運蘭破賊於黟縣,賊退出嶺外。 廣東韶州股匪竄入江西贛南境,犯建昌,陷河口,連擾廣信、饒州各屬邑。左公宗棠軍至景德鎮。二十二日,分軍破賊於貴溪,克德興、婺源二城。餘匪潰竄入浙境。 二十六日,馳奏休寧勝仗黟縣克復一折,隨折奏保鮑超請加清字勇號,張運蘭請交部從優議敘。又保營官楊鎮魁、婁雲慶、張玉田、餘大勝四員。附片奏:鮑超營中副將宋國永、黃慶、陳由立請先拔補實缺。又奏已故統兵臬司蕭啟江功績最多,懇恩賜諡,於湖南、江西建立專祠一折。代奏新授淮揚鎮總兵黃翼升謝恩一折。附奏安徽學政邵亨豫患病請開缺回籍一片。又奏參代理懷甯知縣莫詳芝一片。 二十七日,左公宗棠到祁門營,與公商度軍事。留數日,回景德鎮。是月張公玉良克復嚴州府,多隆阿公大破賊於桐城。十一月初四日,賊攻陷建德縣。普承堯一軍敗潰。又陷東流縣。 時議借洋兵助剿金陵之賊,委洋商采米運天津,以代南漕。奉旨令公酌量具奏。初八日,公具折複陳,並陳明大西洋各國夷情,且雲:款議雖成,中國豈可忘備?河道既改,海運豈可不行?目前借其力以助剿濟運,得紆一時之憂,將來師其智以造跑制船,尤可期永遠之利。附片奏建德失陷及皖南北近日軍情。又片奏:遵旨飭查安徽道員蕭盛遠在和春軍營僨事實跡,請革職發往新疆。 皖南鎮總兵陳大富駐軍南陵縣,督率軍民堅守數月,糧盡援絕,四面皆賊。楊公載福率水師碼船駛入魯港,破平賊壘,拔出陳大富全軍及士民男婦十余萬人,安置東流縣城,歡聲騰于江介。 建德既陷,普承堯退走九江,賊分股一擾彭澤、湖口、都昌,一擾犯浮梁、鄱陽、景德鎮。彭公玉麟以水師赴湖口,收集陸路潰勇,協守湖口,城得以完。十四日,分軍收復都昌、鄱陽,楊公載福以水師收復東流、彭澤,左公宗棠分軍收復浮梁。十七日,公派唐義訓一軍克建德縣。 公之接統徽防也,調取原防兵勇,以副將楊名聲領一軍駐上溪口,副將王夢麟、程永年領一軍駐江灣,扼守東路。公調鮑超一軍回祁門。賊撲陷上溪口、江灣各壘,兵勇潰退。公乃委提督江長貴收集簡汰,以成一軍。十九日,北路之賊逾嶺而入。二十日,鮑超回軍黟縣,與張運蘭軍合擊賊於廬村,大破之。 是時,皖南賊黨分三大股環繞祁門,欲以困公:一出祁門之西,至於景德鎮;一出祁門之東,陷婺源縣,複南竄玉山;一由祁門之北,越嶺南犯,直趨公營。廬村既捷,公乃調鮑超赴景德鎮,與左公宗棠合力堵剿,以保餉路;張公運蘭一軍仍防黟縣。當其賊氛四逼,羽檄交馳,日不暇給,文報轉餉之路,幾於不通,旬有五日之閑,危險萬狀,複值寒風陰雨,自治軍以來,以此時最為棘迫之境矣。二十一日,雨霽,賊退出羊棧嶺外,軍心乃安。 候選知府馮卓懷到營,公委令巡查皖南碉堡。 二十八日,馳折奏左宗棠一軍在貴溪大捷,克德興,婺源兩城。十日之內,轉戰三百餘裡,實屬調度神速,將大用命。隨折奏保王開化、楊昌濬、劉典等十三員。又奏建德失守,旋經官軍克復,請將九江鎮總兵普承堯革職拿問。隨折奏保唐義訓、朱聲隆、沈寶成、黃惠清、陳玉恒、葉光嶽六員。附片奏稱:安慶合圍以來,江北則大戰於桐城,江南則鹿集於徽州,無非欲求援安慶。此次南岸之賊,分三大支環繞祁門,作大圍包抄之勢,欲斷臣之糧路,掣臣之軍勢。賊之狡謀,顯而易見。今西路大股未退,而各城均經收復,東路賊已南竄,北路之賊曾受大挫,當不敢再來犯嶺,可望轉危為安。此近日軍情之梗概。 是月,援賊至安慶,公弟國荃擊卻之。 十二月十三日,具折馳奏賊犯湖口,彭玉麟以水師保守,並派船克復都昌縣城。彭玉麟請旨交軍機處記名,遇有按察使缺出,請旨簡放。隨折奏保副將成發翔、都司丁義方二員。陣亡勇弁李逢貴、吳修霖請恤。又奏提臣楊載福水師拔出南陵全軍,救全百姓十余萬人,處之善地。揚載福出奇制勝,請賞齎荷包、扳指等物,以示旌異。其出力將弁由該提臣奏保。又奏,官軍在黟縣廬村大捷並迎剿小溪、漁亭等處接仗情形一折。又奏上溪口、江灣兩處營盤失陷一折,副將王夢麟、程永年請革職,楊名聲已經參革,不准留營。另繕清單開報上溪口江灣兩營陣亡員弁徐祚明等二十名,休寧、黟縣陣亡傷亡將弁陳青雲等二十一名,水陸各營前後陣亡病故員弁張繼興等五十四名請恤。附奏陳明皖南、江西全域一片。 前此賊氛環逼之時,有勸公移營江幹,以與水師相附,或退入江西境。公雅不欲輕退,以搖軍心。堅忍數十日,勢乃稍定。既而隆冬盛寒,各軍與賊相持,無大戰事。公自言精力漸衰,若不克自持者,然胸懷豁達,成敗生死,不復計較,故不生煩惱耳。 浙江巡撫王公有齡奏調處州鎮總兵劉培元、候選道金國琛赴浙差委。公奉寄諭。二十八日具折複奏,劉培元現在湖南,能否赴浙,應由湖南撫臣酌核覆奏,金國琛現在安徽李續宜營中綜理營務,不能馳赴浙江。又奏湖南官紳設立東征局,於本省厘捐之外,酌抽厘金,協濟皖南北兩軍之餉。凡監茶各商抽收較多者,應仿照江西茶捐之例,給予獎敘。請飭部頒發執照,寄交湖南經收填用。附片奏:湖南一省向食淮監,自粵匪擾亂,運道梗塞,於是湖南盡食川私。本年川井被賊蹂躪,監價驟貴。臣在江西,曾奏借浙監抵餉,擬仿照成案,借運粵監於湖南行銷。酌抽厘金,以抵淮課,猶不失為兩江任內應籌之餉。請敕下戶部查照辦理。又奏請簡放九江鎮總兵一缺。又奏報近日江皖軍情一片。又奏桐城縣知縣杜滋、銅陵縣知縣柴時霖開缺改選教職一片。又奏:臣駐祁門,距京較遠,部文到營太遲,諸多不便。應請飭下軍機處,凡遇臣處奏事,批折發下之日,即將本日諭旨隨同鈔發。又具折奏採訪忠義第二案,官紳士民婦女共二百五十九名。附片奏報常州武進縣舉人趙起合家男婦共三十二人,在常州府城殉難,陽湖縣職員曹禾守城傷亡,均請優恤,並請建立趙起專祠。是為第三案。 是歲,東南寇亂方劇,惟秦晉差安,其餘各行省征戰之事,紛不可紀。公職任崇高,控馭廣遠,章奏較多於前。嗣是循例奏案,不能悉紀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