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全集 > 曾國藩年譜 | 上頁 下頁
1866年五十六歲上


  丙寅,同治五年,公五十六歲

  正月,公在徐州營。

  初十日,專折奏謝年終恩賞。

  派委劉松山率軍督遣王團、刁團回山東原籍。

  十四日,馳折奏酌撥現防徐州之馬隊二起,共計九有餘人,馳赴奉天省城,剿捕馬賊,聽候文祥調遣。附片奏調侍講學士劉秉璋來營襄辦軍務。又片奏報湖北軍情吃緊,張總愚折回湖南,有東竄之意。湖團撤遣事竣,即調李昭慶軍馳赴周家口。又片奏知縣向師棣在營病故請恤。

  二十八日,劉銘傳軍克湖北黃陂縣城,賊竄河南。

  是月,左公宗棠督諸軍克復嘉應州城。鮑公超追剿竄賊,至大嶂嶺破之,招降二萬餘人,奧逆盡減,東南底平。左公宗棠暫駐廣東境,籌辦善後。

  公弟國荃奉旨授湖北巡撫,李公鶴年調補河南巡撫。三十日,奉到上諭:「刻下撚匪竄擾湖北邊境,防剿正當吃緊。曾國荃素嫻軍旅,朝廷為地擇人,正資倚任,且由湘赴鄂,相去甚近。著曾國藩、李瀚章即行知照該撫,迅速馳赴新任,力圖報稱,不得稍存推諉之念,有負屬望。欽此。」

  二月初八日,馳折奏結湖團歷年訟案,剖別是非,平情論斷,不分土民客民,但分孰良孰莠。王團、刁團業已全數徙去,安靜回籍,酌定善後事宜,飭地方官次第經理:一曰酌給錢文,以恤已逐之團;二曰設立官長,以安留住之團;三曰撥還田畝,以平土民之心。並請將罵賊殉難之團紳唐守忠、唐錫彤、唐振海三名優恤建坊,以為草莽效忠者勸。

  又具折奏謝天恩,已知照臣弟國荃招募舊部,迅赴新任。又折奏浙江衢州鎮總兵朱品隆、河南歸德鎮總兵朱南桂均請開缺。又奏保總兵唐殿魁、徐二員。附片奏報視師山東起程日期。又片奏張樹聲經手營務,俟料檢完畢,即起程北上,赴直隸臬司任。又片奏陣亡總兵夏金標請恤。

  初九日,由徐州拔營啟行。

  十五日,宿鄒縣,謁亞聖孟子廟,接見孟氏宗子孟廣均。是日馳折奏報劉銘傳一軍援鄂,克復黃陂縣城。隨折奏保劉銘傳及其營官唐殿魁、劉盛藻等十九員。陣亡勇弁陳福祿、張思聰、李先道、錢萬桂請恤。

  十六日,行次曲阜縣,謁至聖先師廟,見衍聖公孔祥珂,觀金絲堂彝器,竭複聖顏子廟。

  十七日,偕衍聖公孔祥珂出謁聖林及述聖子思子墓。

  十八日,宿兗州府。

  十九日,至濟寧州。丁公寶楨護理山東巡撫,來濟寧見公。

  二十一日,閱視潘鼎新一軍操演。

  二十八日,巡視運河、泗水形勢。

  是月,牛洪、任柱、賴文光由湖北竄河南汝寧,擾及潁州、陳州境。張總愚一股竄山東曹州。

  三月初五日,馳折奏報:張總愚大股東竄,調潘鼎新全軍堵剿,李昭慶軍來山東會剿,調徐州楊鼎勳軍護衛孔林。任、賴等股回竄皖、豫之界,銳志東趨。劉銘傳、周盛波合力剿辦,查撚逆西逼楚疆,東趨海岱,相去動三千里,馬步以數萬計,必須鮑超、劉秉璋、劉松山等多成數路遊擊之師,乃足以布遠勢。臣現駐濟甯,就近調度,東事定後,再行赴豫。又折奏遵調鮑超一軍北來剿撚,請飭江西月解七萬兩,湖北月解二萬兩,江蘇月解二萬五千兩,專供鮑超霆營之餉。請飭左宗棠、劉坤一將江閩各軍分別遣撤,次第銷兵,以靖民氣。臣自抵臨淮,察看皖豫等省行軍,每以柴草細故,兵民成仇,因令各營發價購賣,不得妄取絲毫。鮑超所部,頗有騷擾之名,今籌定有著之款,於襄陽設糧台,委員支應,俾得專精辦賊。且申明紀律,秋毫無犯,乃能軍民一氣,一以保全鮑超之令名,一以拊循河南之赤子,關係甚重。

  二十一日,馳折奏彙報山東近日軍情,潘鼎新、李昭慶兩軍剿賊勝負情形。任、賴等逆續竄曹州之境,張逆屯于濮範之境,一片賊氛。劉銘傳、周盛波兩軍追賊均抵東境,現在調派各軍嚴扼運河,劉松山軍來濟寧會剿。陣亡將弁劉洪盛、裴兆宏二十八名員請恤。又折奏報劉銘傳、張樹珊兩軍在皖豫之境剿賊獲勝,陣亡將弁胡鳳喈、劉得發請恤。附片奏東豫兩省車輛甚少,難於雇覓,派員前赴張家口采賣駱駝五百匹來營應有,請飭部援照賣馬成案,免稅放行。又附片瀝陳:此股撚匪奔突六省,攻剿十年,久成流寇之證。中外論者,或輕此賊,以為不足平;各路奏報,每多粉飭虛浮,或並無戰事,而開單請獎。臣受命剿賊,已滿十月,制寇之方,尚無把握。終夜以思,且憂且愧!願我皇上弗輕視此賊,博儲將材,求為何繼,稽核奏報,戒其勿欺,庶憑聖主朝乾夕惕之懷,以救中原火熱水深之厄。又奏稱督師有年,損折將士甚多,凡當時未及奏報,漏未請恤之員弁,統計陣亡者一百四十四員名,傷亡七員名,病故者一百五十員名,匯開清單,懇恩敕部分別議恤,以慰忠魂。

  是月,公弟國荃到湖北巡撫任,李公鶴年到河南巡撫任。

  撚匪由山東南竄淮、徐之境。

  四月初三日,閻公敬銘來濟寧見公。

  初七日,馳折奏報:撚匪自山東回竄,劉銘傳、周盛波等軍迫剿迭勝。並陳明潘鼎新一軍力戰保全東境之功,山東官軍扼防運河之功。劉銘傳、周盛波、周盛傳竭力苦戰,冒險立功,容俟匯案請獎。附片奏:賊勢南趨,劉松山回軍徐州,該處現有劉秉璋、楊鼎勳等軍、尚為聯絡。臣軍注重東路,不得不藉運河以為阻截之界,擬大加修浚,增堤置柵,以為之防。拜折後,與閻公敬銘登舟,查勘運河以至黃河,是日,泊分水龍王廟。

  初九日,泊申家口。劉公長佑來舟次見公。十一日,渡河至張秋鎮。十二日,回舟次。十三日,登南岸,宿東平州。十五日,行抵泰安府,謁東嶽廟。十六日,登岱嶽,上至天柱峰。

  十九日,公回濟寧州。

  二十五日,馳折奏撚匪張總愚、牛洪一股竄擾曹州、徐州之交,任柱、賴文光等一股竄擾淮、泗一帶。並陳湘淮各軍防剿情形:劉銘傳一軍自去年臘月以來,馳驅四省,已飭該軍移赴濟寧,暫予休息,騰出潘鼎新軍代為遊擊之師。附片奏查勘運河、黃河佈置防守情形。

  五月二十二日,馳折匯奏劉秉璋、劉松山、劉銘傳、周盛波等軍與賊接仗獲勝情形。撚黨分股回竄,張總愚、牛洪入豫,任柱、賴文光入皖。飭潘鼎新、周盛波為一路,劉秉璋、楊鼎勳為一路,劉松山、張詩日為一路分途馳擊。劉銘傳、李昭慶兩軍分駐徐州、濟寧,暫予休息。附片奏黃、運兩河應劃分汛地,歸直隸、山東督撫派兵設防。又擬查閱運河南路、興工修撤堤牆。

  是月,公錄《樸目雜記》,分小學、修齊、禮、兵、經濟、詩文。凡六門。

  六月初七日,行至嘉祥縣,謁宗聖曾子廟,接見曾氏宗子曾廣莆,公捐銀一千兩,以助祀產之資。初八日,出詣南武山宗聖林墓。

  初九日,回濟寧。

  十四日,馳折奏撚匪西竄,官軍追剿情形。並稱:中原平曠,四通八達,此剿彼竄,不能大加懲創,擬自周家口以下扼守沙河,周家口以上扼守賈魯河,自朱仙鎮以北,至黃河南岸,無水可扼,擬掘壕守之。調派水師及劉銘傳等軍分段扼防,諮商河南、安徽兩撫臣調兵分守。至群賊南竄,不出南汝、光固、黃州、六安等處,則鮑超一軍,劉秉璋、楊鼎勳等之淮軍,劉松山、張詩日之湘軍足敷剿辦。臣擬拔營東下,閱勘運隄,即由運入淮,逕赴周口。附片奏:防河之舉,地段太長,派劉銘傳、潘鼎新、張樹珊扼守朱仙鎮以下四百里之地,力任其難。自朱仙鎮以上,匯資河南兵力,已諮請李鶴年暫駐汴梁,調回各軍,先辦防務,主守而不主剿。誠恐李鶴年蒙頓兵不進之機,設將來河防不成,臣願獨當其咎,不與李鶴年相干。

  十五日,由濟寧登舟,行閱運河所修堤牆。

  二十五日,舟泊宿遷,登岸駐營中。時豫皖大水,淮流盛漲,微山、南陽等湖與運河連成巨浸。公深以民間饑溺為憂。

  是月,撚匪在河南合股,既而張總愚、牛洪西竄,劉松山、張詩日截剿,破之。任柱、賴文光東竄,潘鼎新迎擊,卻之。

  公弟國荃調派郭松林、彭毓橘等軍防守德安、隨州。

  鮑公超軍行抵湖北蘄、黃之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