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經史百家雜鈔 | 上頁 下頁
歐陽修·梅聖俞墓誌銘


  嘉祐五年,京師大疫。四月乙亥,聖俞得疾,臥城東汴陽坊。明日,朝之賢士大夫往問疾者,騶呼屬路不絕。城東之人,市者廢,行者不得往來,咸驚顧相語曰:「茲坊所居大人誰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聖俞卒。於是賢土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親且舊者,相與聚而謀其後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賻恤其家。粵六月甲申,其孤增,載其柩南歸,以明年正月丁醜,葬于宣州陽城鎮雙歸山。

  聖俞,字也,其名堯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自其家世頗能詩,而從父詢以仕顯,至聖俞遂以詩聞,自武夫貴戚童兒野叟,皆能道其名字。雖妄愚人不能知詩義者,直曰:「此世所貴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門,而聖俞詩遂行天下。其初喜為清麗閑肆平淡,久則涵演深遠,間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氣完力餘,益老以勁。其應於人者多,故辭非一體。至於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諸子號詩人者,僻固而狹陋也。聖俞為人,仁厚樂易,未嘗忤於物。至其窮愁感憤,有所罵譏笑謔,一發於詩。然用以為歡,而不怨懟,可謂君子者也。

  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見其文,歎曰:「二百年無此作矣。」其後大臣屢薦宜在館閣,嘗一召試,賜進士出身,餘輒不報。嘉祐元年,翰林學士趙概等十餘人列言於朝曰:「梅某經行修明,願得留與國子諸生講論道德,作為雅頌以歌詠聖化。」乃得國子監直講。三年冬,袷於太廟,禦史中丞韓絳言:「天子且親祠,當更制樂章以薦祖考÷惟梅某為宜。」亦不報。聖俞初以從父蔭,補太廟齋郎,曆桐城、河南、河陽三縣主簿,以德興縣令,知建德縣,又知襄城縣,監湖州鹽稅,簽署忠武、鎮安兩軍節度判官,監永濟倉,國子監直講,累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嘗奏其所撰《唐載》二十六卷,多補正舊史闕繆,乃命編修《唐書》。書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曾祖諱遠,祖諱邈,皆不仕。父諱讓,太子中舍致仕,贈職方郎中。母曰仙游縣太君束氏,又曰清河縣太君張氏。初娶謝氏,封南陽縣君;再娶刁氏,封某縣君。子男五人:曰增、曰墀、曰、曰龜兒;一早卒。女二人:長適太廟齋郎薛通;次尚幼。

  聖俞學長于《毛詩》,為《小傳》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孫子》十三篇。餘嘗論其詩曰:「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蓋非詩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聖俞以為知言。銘曰:

  不戚其窮,不困其鳴。不躓於艱,不履於傾。養其和平,以發厥聲。震越渾鍠,眾聽以驚。以揚其清,以播其英。以成其名,以告諸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