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國藩家書 | 上頁 下頁
致諸弟·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


  四位老弟足下:

  二月有折差到京,余因眼蒙,故未寫信。三月初三接到正月二十四所發家信,無事不詳悉,欣喜之至!此次眼尚微紅,不敢多作字,故未另稟堂上,一切詳此書中,煩弟等代稟告焉。

  去年所寄銀,餘有分饋親族之意,厥後屢次信問,總未詳明示悉。頃奉父親示諭,雲皆已周到,酌量減半。然以余所聞,亦有過於半者,亦有不及一半者。下次信來,務求九弟開一單告我為幸!

  受恬之錢,既專使去取,餘又有京信去,想必可以取回,則可以還江岷山、東海之項矣。氓山、東海之銀,本有利息,餘擬送他高麗參共半斤,掛屏、對聯各一付,或者可少減利錢,待公車歸時帶回。

  父親手諭要寄百兩回家,亦待公車帶回。有此一項,則可以還率五之錢矣。率五想已到家,渠是好體面之人,不必時時責備他,惟以體面待他,渠亦自然學好。

  蘭姊買田,可喜之至!惟與人同居,小事要看松些,不可在在討人惱。

  歐陽牧雲要與我重訂婚姻,我非不願,但渠與其妹是同胞所生,兄妹之子女,猶然骨肉也。古者婚姻之道,所以厚別也,故同姓不婚。中表為婚,此俗禮之大失。譬如嫁女而號泣,奠禮而三獻,喪事而用樂,此皆俗禮之失,我輩不可不力辨之。四弟以此義告牧雲,吾徐當作信複告也。

  羅芸皋於二月十八日到京。路上備嘗辛苦,為從來進京者所未有。於二十七日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補行複試。

  芸皋所帶小菜、布匹、茶葉俱已收到,但不知付物甚多,何以並無家信?四弟去年所寄詩已圈批寄還,不知收到否?汪覺庵師壽文,大約在八月前付到。五十已納征禮成,可賀可賀!朱家氣象甚好,但勸其少學官款,我家亦然。

  嘯山接到諮文,上有「祖母已歿」字樣,甚為哀痛,歸思極迫。餘再三勸解,場後即來餘寓同住。我家共住三人。郭二於二月初八日到京,複試二等第八。樹堂榜後要南歸,將來擇師尚未定。

  六弟信中言功課在廉讓之間,此語殊不可解。所需書籍,惟《子史精華》家中現有,准托公車帶歸。《漢魏百三家》京城甚貴,餘已托人在揚州買,尚未接到。《稗海》及《綏寇紀略》亦貴,且寄此書與人,則必幫人車價,因此書尚非吾弟所宜急務者,故不買寄。元明名古文尚無選本,近來邵蕙西已選元文,渠勸我選明文,我因無暇,尚未選。古文選本惟姚姬傳先生所選本最好,吾近來圈過一遍,可於公車帶回,六弟用墨筆加圈一遍可也。

  九弟詩大進,讀之為之距躍三日,即和四章寄回。樹堂、筠仙、意城三君,皆各有和章。詩之為道,各人門徑不同,難執一己之成見以概論。吾前教四弟學袁簡齋,以四弟筆情與袁相近也。今觀九弟筆情,則與元遺山相近。吾教諸弟學詩無別法,但須看一家之專集,不可讀選本以汩沒性靈,至要至要!

  吾于五七古學杜、韓,五七律學杜,此二家無一字不細看。外此則古詩學蘇、黃,律詩學義山,此三家亦無一字不著。五家之外,則用功淺矣。我之門徑如此,諸弟或從我行,或別尋門徑,隨人性之所近而為之可耳。

  餘近來事極繁,然無日不著書,今年已批韓詩一部,正月十八批畢。現在批《史記》,已三分之二,大約四月可批完。諸弟所看書望詳示。鄰里有事,亦望示知。

  國藩手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