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國藩筆記 | 上頁 下頁
功效


  天下之事,有其功必有其效;功未至而求效之遽臻則妄矣。未施敬於民,而欲民之敬我;未施信於民,而欲民之信我。鹵莽而耕,滅裂而耘,而欲收豐穰十倍之利,此必不得之數也。在《易·恒》之初六曰:「浚恒貞凶,無攸利。」胡瑗釋之曰:「天下之事,必皆有漸,在乎積目累久,而後能成其功。」是故為學既久,則道業可成,聖賢可到;為治既久,則教化可行,堯舜可至。若是之類,莫不由積目累久而後至,固非驟而及也。初六居下卦之初,為事之始,責其長久之道,永遠之效,是猶為學之始,欲亟至於周孔;為治之始,欲化及於堯舜。不能積久其事,而求常道之深,故於貞正之道,見其凶也。無攸利者,以此而往,必無所利。孔子曰:「欲速則不達」也。是故君子之用功也,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但知所謂功,不知所謂效;而效亦徐徐以至也。

  嵇康曰:「夫為稼于湯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于焦爛,必一溉者後枯,然則一慨之益,固不可誣也。」此言有一分之功,必有一分之效也。程子曰:「修養之所以引年,國作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於聖賢,皆工夫到這裡,則自有此應。」此言有真積力久之功,而後有高厚悠遠之效也。孟子曰:「宋人有閎其苗之不長而握之者,謂其人曰『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此言不俟動候之至,而違期速效,反以害之也。蘇軾曰:「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北方之勇者生不識水,問於沒人而求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此言不知致功之方,而但求速效,亦反以害之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