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元好問 > 元好問文集 | 上頁 下頁
張汝明墓表


  禦史張君墓表

  東平幕府從事張昉持文士李周卿所撰先禦史君行事之狀,請於僕言:「先禦史在興定、元光間,於州縣為良民吏,於台閣為材大夫,朝譽藹然,吾子所知。喪亂之後,挈家還鄉社,春秋雖高,而神明未衰,乃一意與世絕,泰然以閉戶讀書為業者餘十五年。凡向之所以為良民吏、材大夫者,未嘗一語及之。沉默退讓,齊魯大夫士翕然稱道之,亦吾子所知者。棄養以來,三見霜露,而不肖孤以鬥食之後汨沒簿領間,不得灑掃墳墓,列樹碑表,使先子名德懿範暗焉而不彰。誠懼一旦先狗馬填溝壑,其何以瞑目乎?今屬筆於子,幸為論次之,以俟百世之下。」

  僕嘗謂聖人澤後世深矣。今虞芮有閒田,豐鎬之間,男女異路。孔子近文王六七百歲,故言衣冠禮樂,則莫齊魯為盛宜矣。百年以來,東平劉莘老斯立、宣叔之祖孫、文元賈公昌朝之家世、滕陽張丞相永錫、日照清獻張公父子、東阿壽國張公、蕭國侯公、參政高公奉高、承旨党公、黃山內翰趙公、嵫陽內翰閻公,敦厖耆艾,海內取以為法。其餘經明行修,由晦道商公、醇德王先生而下,何可一二數?至於人代變革,才、智、勇皆廢,守道之士懷先王之舊俗,區區不能自已者,往往有之,如禦史君者,皆是也。古有之:「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其澤及後世之謂乎?

  謹按中奉大夫、故治書侍御史、守申州刺史張君,諱汝明,字子玉,世家汶上。曾大父靖,大父彥,皆潛德弗耀。父恕,用君貴,贈中議大夫。母程氏,清河郡太君。君三歲喪父,母程,故衣冠家,而有賢行,力課君學,君亦能自樹立如成人。弱冠擢大安元年經義進士第,釋褐將仕郎,調穎州泰和縣主簿。崇慶元年,換懷州武陟簿。丁內艱,服除,貞佑四年,由鹿邑簿入為尚書省掾。

  正大元年,終更擢同知嵩州軍州事。盜入軍資庫而無跡可尋,官系主者獄凡十餘人,不住訊掠,皆自誣服。君時以檄出,及還,系者稱屈,君諦審,知其冤,即縱遣之。不數月,諸黥卒以贓敗,郡人以為神明。三年八月,辟許州長葛令。未幾政成,農司以稱職聞。及罷,縣父老上贐禮,一無所受,乃相率立祠,以致去思之心焉。六年二月,召為太常博士,權監察禦史。不半歲,遷戶部員外郎。七年八月,授治書侍御史。八年七月,遷禮部員外郎,兼修起居注。俄升歸德治中,兼提舉河防學校常平漕司事,不赴。天興元年,遙領嵩州刺史。二年二月,改授申州。以庚戌七月二十有二日遘疾,春秋七十有六,終於東平遵化坊私第之正寢。

  娶魏氏,封清河縣君。子男三人:長即昉也,今為東平萬戶府經歷官,遙領同知單州防禦使事。次曄,次煦,皆早卒。男孫二人,女孫一人,尚幼。孤子某以庚戌年八月之三日,奉君之柩祔於汶上由村裡某原之先塋,禮也。

  君資稟厚重,與人交,敦信義。平居恂恂似不能言,及當官而行,剛介有守,論議純正,人不能奪。仕宦三十年,家無餘資,其他尚多可稱弗著,著不為窮達易節者。銘曰:

  汶之洋洋,思聖有堂。禮樂衣冠,此為之鄉。
  維禦史君,尤魯士之良。
  沉潛而剛,耆艾而敦厖,可以為公卿大臣訓于四方。
  昔往矣,秉筆帝旁,藹然粹溫,如珪如璋。
  今來斯,微服裹糧,衡門棲遲,詠歌虞唐。
  謂其逢也耶,茫乎及夜舟之藏。
  其不逢也耶,泰焉如晚節之昌。
  抱明月而長終,懷舊俗而不忘。
  在君為樂天,而識者涕滂,林深而蘭芳。
  風雨如晦,而雞鳴有常。
  世無良史久矣,孰為發幽潛之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