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元好問 > 元好問文集 | 上頁 下頁 |
沁州刺史李君神道碑 |
|
君諱楫,字濟川,姓李氏,系出隴西。唐末,其遠祖官汴梁。石晉之亂,流寓遼之北京,是為大定府。金朝取遼,有昭信校尉諱福者,避亂雲中,生子彥直,為汴京行台令史,仕至明威將軍、宛丘令,即君之考也。宛丘嘗尉淄川,樂其風土,遂為淄川人。路孟州宣叔撰墓碑述先世之德備矣。君年十六,以蔭補轉運司押遞官。時正隆南征,在所寇盜充斥,及歲終受代,間關還侍下,人以其年甫成童而能自樹立,甚嗟惜之。凡三曆酒官,遷忠武校尉。君幼學穎悟,雖已在仕籍,所以為舉子計者不少輟,三赴省試,皆入優等。嘗以所業見鄭內翰景純,景純大為獎異,謂君言:「吾子必名世,吾鄉為不乏人矣。」俄登大定十九年詞賦進士第,換承務郎,調曆城主簿,改積石州軍事判官。積石邊郡,羌渾雜居,君撫治有方,人甚安之。遷范陽令,召補尚書省令史。章宗以原王領省事,愛君占對詳明審當,每啟事退,目送者久之,終更留再考。未幾,除吏部主事。 陝右旱甚,詔君乘傳問民所疾苦。君至關輔,馳奏百姓苦饑,當議有以賑貸之。未報,即開倉賑貧,所全活不勝計,朝廷以為知權,不罪也。改太府監丞,兼職常四五。朝譽既著,蓋將大用矣。明昌三年,以歲歉流乏者多,故田野不辟,詔君充山東東西路勸農副使。君遍歷郡縣,勸課備至,世官有墮窳者,率真決之;徭役害農務者,以便宜罷之。是歲山東為之有秋。使還,授中都路轉運副使。京都承平日久,經費十倍,大定間一時府庫充實,君有力焉。 丞相軍北行,轉運司例以正員督饋餉,同列方以從軍為憂,而君自請焉。宰相重君之行,為改檄他員。五年,召授沁州刺史,兼知軍事。陛見之日,有詔:「朕比欲以郡守命卿,有司以卿資淺,未當得郡。朕識卿舊,故有此授。卿宜悉力為民,以稱朕意。政成,即召卿矣。」朝貴重君材,其行也,祖道都門,冠蓋塞路。是夕,太夫人張氏無疾而歿,乃扶護還鄉里。君天性純至,初赴積石,太夫人以六盤路險,登頓殊甚,山外高寒,非老人所堪,故留居鄉里。君在官一年,即以長告歸侍。年過五十,每違遠庭闈,惻然有孺子之慕。至是哀感過甚,殆無以自存,食飲淡薄,且不以時進。比葬,柴毀骨立,竟用是得疾,以某年月日,春秋五十有五,終於服次,隨以某日奉君之柩祔于某原之先塋。執紼之人,傾動州裡,行路為之悽愴,其誠孝之所感如此。 君自就學,即以和雅自將。宛丘蒞官剛嚴,君從容諫止,以故多從寬厚。曆中外餘十五年,廉正敬慎,超出倫等,又其行己之所以移於官者也。其登科時,禦題《易無體》,同年生六十人,自甲選張行簡至黃士表,賦學家謂人人可以魁天下,程卷皆鋟木以傳;凡仕宰相數人,刺史、節度殆過其半,人以比前世「龍虎榜」,至論孝弟忠敬,尚以君為稱首。 先娶沂州蒲氏;再娶錦州張氏,武安軍節度使臨海老人子雲之女;再娶宛平王氏,忻州刺史子正之女,皆封某郡君。子男二人:長國瑞,試補禮部令史,再任南陽縣令,以惠愛見稱。次子國維,興定五年進士,曆符離、葉令,淳正古雅,為時聞人。女二人:長適山東東路總管判官徒單喜僧,次適南京廣盈倉副使趙思。孫男女皆尚幼。銘曰: 處為儒先,出曰吏師。明昌名臣,道陵所諮。 至性熏然,既厚其資。于濟事也權,於及民也慈。 永錫爾類,從古有辭。人子養親,易失者時。 含飴弄孫,為樂不貲。聖善所宜,神豈我私? 誰為隙駒,忽其崦嵫。顧瞻玄堂,泣涕漣洏。 及母下泉,尚慰我思。孰物之屍,孰命之司。 曷畀之者全,而不以究施?伐石西山,勒我銘詩。 是惟純孝李君之墓,過者式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