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楊慎 > 廿一史彈詞注 | 上頁 下頁
第四段 說三分兩晉(1)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伯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坵。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詩曰:

  虎鬥龍爭勢若何,百年豪傑苦無多。
  將軍老在秋江上,手撚銀髭作浩歌。

  一自沙場戰罷歸,劍芒生澀馬空肥。
  風穿伏虎蓮花帳,塵鎖蟠龍帥字旗。
  戰策兵書慵再展,龍韜虎略有誰知。
  昨宵夢到相持處,血迸金槍汙鐵衣。

  詩出大才閑遣興,話談今古要分明。
  夜來說到遊春處,今日還尋載酒人。
  載酒尋花饒意興,談今論古費評論。
  書中有女顏如玉,傅粉塗朱未算真。
  朱粉回頭如一夢,好書一字價千金。
  千金難買閑風月,百歲空爭虛利名。
  誰會誰能誰不濟,幾行青史見原因。
  功名總是虛脾漢,成敗誰非錯用心。
  若個長沙悲賈傅,幾人楚澤吊靈均。
  勸君莫為閒愁老,漫把新詞聽一巡。

  早來說秦漢兩朝故事,秦始皇併吞六國以來,止有二十五年,至子嬰亡國。漢高祖亡秦滅楚,至東漢獻帝之末,享國四百十一年,天下三分。曹丕篡漢稱魏,劉備並取劉璋,孫權自稱吳王,各有長短。

  蜀漢者,劉備即位於西蜀,自稱漢帝[章武 在位三年],後諡為昭烈皇帝。傳其子後主劉禪[建興 延熙 景耀炎興 在位四十年],通共四十三年,降于魏而漢亡。

  魏者,曹操初封魏王,子丕篡漢,是為魏世祖文帝[黃初 在位十七年]。傳其子明帝叡[太和青龍景初 在位十三年]齊王芳[正始 嘉平 在位十四年]高貴鄉公髦[正元 甘露 在位六年]陳留王璜[景元 鹹熙 在位六年],凡五主,共五十六年,禪于晉而魏亡。

  吳者,孫權據江東為吳大帝[黃武 黃龍嘉禾赤鳥 大元稱帝二十三年],傳其子會稽王亮[建興 五鳳 太平 在位六年]景帝休[永安 在位六年]鳥程侯皓[元興 甘露 寶鼎 建衡 鳳皇天冊 天璽 天紀 在位十七年],凡四主,共五十九年,降于晉而吳亡。蜀魏吳謂之三國。曹魏先滅了蜀漢,又五年,晉王司馬昭專權,其中司馬炎方篡了曹家。又過十六年,滅了東吳,天下一統,俱歸於晉。晉又分東西兩代。

  西晉者,司馬炎有天下,是為晉武帝[泰始 咸甯泰康在位二十五年]傳之惠帝[永熙 元康 永康 永甯 太安 光熙 永興 在位十七年]懷帝[永嘉 在位六年]湣帝[建興 在位四年]凡四主,共五十三年。懷湣先後蒙塵,為劉聰所滅。

  東晉者,琅琊王司馬睿,相傳小吏牛金通其母夏侯妃所生,冒司馬氏之姓。渡江南來,是為晉元帝[建武大興 永昌在位六年]傳之明帝[大寧 在位三年]成帝[鹹和 咸康在位十七年]康帝[建元 在位二年]穆帝[永和 升平在位十七年]哀帝[隆和 興寧在位四年]廢帝[太和 在位六年]簡文帝[咸安 在位二年]孝武帝[甯康太元在位二十四年]安帝[隆安元興義熙 在位二十年]恭帝[元熙 在位二年]凡十一主,通共一百零四年。宋劉裕篡奪而亡。

  今將三國並西東二晉一百九十九年君臣事要略,且品題,少資清聽。

  三國分,事頭多,不相統制。

  賭神通,憑手段,各用能人。

  覷國勢,據中原,曹丕篡漢。(曹丕篡漢,據有中原。陳壽三國志,以天下之制與魏,以列國待漢。通鑒因之,以魏紀年。司馬公曰:漢傳于魏而晉受之,不得不取其年號以紀其國之事。昭烈雖雲中山靖王后,然不能紀其世次,不敢以紹漢氏之遺統也。。)

  論君臣,依正理,漢主為尊。(尹氏曰:曹丕篡位,漢祚無主,昭烈帝室之冑,正位於蜀,紹漢承統,名正言順。朱子作綱目,以昭烈承獻帝后,蓋取春秋之義,示天下萬世之正論也。)

  劉先主,擅梟雄,拊髀人物。(按名號例曰:凡正統之君,秦漢以下曰帝;無統之君,漢以後稱帝者曰某主。陳壽志三國,以正統予魏,志昭烈稱劉先主。綱目革其號,大書昭烈皇帝。初,昭烈詣孫權,求都督荊州。周瑜疏曰:劉僃擅梟雄之資,而有關張熊虎之將,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備嘗流涕對表曰:吾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複不騎,髀裡肉生。日月如流,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梟,勇往也,仲馬曰:謂善鬥也。史照曰:猶如陸博得梟者勝。雄,武備也。 諡法:明德有勞曰昭,有功安民曰烈。)

  百遭輸,志不折,新野屯兵。(備初依公孫瓚,得為平原相,陶謙表為豫州刺史。謙卒,命迎備,遂兼領徐州。袁術爭徐州,呂布襲之,備降於布。布又攻備,敗走歸操,以為豫州牧。後與操擊殺布,進左將軍。旋起兵徐州討操,敗奔袁紹。複為操敗于汝南,奔劉表,表令屯新野。操下荊州,備走夏口。蘇子由曰: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間,困于呂布,狼狽於荊州,百敗而其志不折。)

  伸大義,訪賢才,草廬三顧。(琅琊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自比管仲樂毅。備訪賢士于司馬徽,徽告以諸葛孔明龐士元,備欲召之,徐庶曰:此人不可屈致,宜枉駕顧之。三往,亮始見,因曰:漢室傾頹,孤欲信大義于天下,計將安出?亮曰: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益州劉璋闇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信義著于四海,若跨有荊益,西和諸戎,外結孫權,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率益州之眾出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後亮上後主出師表曰: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琅琊,在青州府諸城縣。襄陽,府名,屬湖廣。隆中,在襄陽府城西北二十五裡,下有隆中書院。益州,今四川成都府。宛,今南陽府。洛,即洛陽。秦川,長安正南山名,秦嶺水流出秦川;又關中別號為秦川。 司馬徽,字德操。徐庶,字符直。諸葛亮,字孔明。龐統,字士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