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楊慎 > 升庵詩話 | 上頁 下頁
卷九(3)


  陶弼

  陶弼,宋仁宗時人,有詩名,仕於兩廣,詩絕似晚唐。《宋文鑒》選其二首,《虔化縣》雲:「暖雪梅花樹,晴雷贛石溪。」《出嶺》雲:「天文離卷石,人影背含沙。」其他如《僧寺》雲:「花露生瓶水,松風落架書。」《早行》雲:「照枕殘雞月,吹燈落葉風。」李洞喻鳧,可相伯仲。

  陪族叔侍郎曄及賈舍人至遊洞庭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此詩之妙不待贊,前句雲「不見」,後句「不知」,讀之不覺其複。此二「不」字,決不可易。大抵盛唐大家正宗作詩,取其流暢,不似後人之拘拘耳。柳發此義。

  又

  「帝子蕭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洞庭為楚之巨浸大觀,近日士夫崇尚別號,楚人以洞庭取號者,比比是:曰洞野,曰洞澤,曰洞胡、洞陽、洞陰、洞濱。唐池南侍禦雲:「太白詩中『明湖』二字,奇甚無人拈出為別號及亭扁者。」

  悠字單用

  《詩》「悠悠蒼天」,注:「眇邈無期貌。」後人押韻,罕有單用者,惟《莊子》有「荒唐謬悠」,《後漢書》「任重道悠」,張平子《西京賦》「建辰旅之太常,紛焱悠以空裔」,佛經「道性天悠」,可以單押。

  悠字押韻

  《說文》「攸,行水也。」字本從水,省作攸,借為所字。《古文苑西嶽碑》:「靈則有攸。」秦嘉《迷婚》詩:「神啟其吉,果獲令攸。」《文選》:」紛焱悠以容裔。」注:「旌旗搖動貌。」悠字,《詩》中除「悠悠」之外,只有「焱悠」與《莊子》「謬悠」、《內典》「道性天悠」可押。「攸」,所也。韓文:「壺儀之攸。」《左傳》:「湫乎攸乎。」注:「乘危貌。」又「鬱攸」,火氣也。《五行傳》「卸於怵攸」,言人君遇災,以憂為所,則可免也。「怵攸」,猶言敬作所也。《前漢書敘傳》:「攸攸外寓。」《支遁傳》:「嘗遊外國,歲數囊悠。」按此條與前條小異,故兩存之。

  寄衣曲

  唐長孫佐輔《寄衣曲》雲:「征人去年戍遼水,夜得邊書字盈紙。揮刀就燭裁紅綺,結作同心達千里。君寄邊書書莫絕,妾答同心心自結。同心再解心不離,書字頻開字愁滅。結成一夜和淚封,貯書只在懷袖中。莫如書字固難久,願學同心長可同。」佐輔,盛唐人,詩集亡逸。此詩《英華》亦不載,故謹錄之。

  寄明州于駙馬

  「平陽音樂隨都尉,留滯三年在浙東。吳越聲邪無法曲,莫教偷入管弦中。」南方歌詞,不入管弦,亦無腔調,如今之弋陽腔也。蓋自唐宋已如此,謬音相傳,不可詰也。東坡《贈王定國歌姬》雲:「好把鸞黃記宮樣,莫教弦管作蠻聲。」亦是此意。

  寄梅事

  寄梅事始見於《說苑》:「越使諸發雲:『豈有一枝梅,可寄國君者乎?』」又詩話載南北朝范曄與陸凱相善凱在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且贈一霅云云。按曄為江南人。陸凱字智君,代北人。當是范寄陸耳,豈在長安,安得梅花寄曄乎?

  崔融從軍行

  穹廬雜種亂金方,武將神兵下玉堂。天子旌旗過細柳,匈奴運數盡枯楊。關頭月落橫西裔,塞下凝雲斷北荒。漠漠邊塵飛眾鳥,昏昏朔氣君羊。依稀蜀杖迷新竹,仿佛胡床識故桑。臨海舊來聞驃騎,巡河本自有中郎。坐看戰壁為平土,近待軍營作破羌。

  崔道融梅詩

  楊誠齋愛唐人崔道融《詠梅》雲:「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方虛穀雲:「惜不見全篇。」餘近見雜抄唐詩冊子,此首適全,今載之:「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催殘。」因思古人詩文,前代不傳,或以出於後,未可知也。如蒲城縣李邕書《雲麾將軍碑》,已為人擊斷。正德中,劉東阜謫居蒲城,乃為鐵閂束之,複完。饒州《薦福寺碑》,宋代為雷所轟,近日商人取其三段合為一,尚可印摹。籲,亦奇事矣!

  崔塗王維詩

  崔塗《旅中》詩:「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詩話亟稱之。然王維《鄭州》詩:「他鄉絕儔侶,孤客親僮僕。」已先道之矣,但王語渾含勝崔。

  崔魯華清宮詩

  崔魯《華清宮》詩四首,每各精練奇麗,遠出李義山杜牧之上,而散見於《唐音》及《品匯漁隱叢語》長安古志中,各載其一而已,今並錄於此。其一曰:「門橫金瑣闃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紅葉下山寒寂寂,濕雲如夢雨如塵。」其二曰:「銀河漾漾月輝輝,樓礙星邊織女磯。橫玉叫雲天似水,滿空霜霰不停飛。」其三曰:「掩金雞蓄禍機,翠華西拂蜀雲飛。珠簾一閉朝元閣,不見人歸見燕歸。」其四曰:「草遮回磴絕鳴鑾,雲樹深深碧殿寒。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欄幹。」

  崔道融讀杜紫微集

  「紫微才調複知兵,常遣風雷筆下生。猶有枉拋心力處,多於五柳賦《閒情》。」梁昭明太子序陶淵明集雲:「白璧微瑕,惟在《閒情》一賦。」杜牧嘗著《孫武子》,又作《守論戰論原十六衛》皆有經濟之略,故道融以此絕句少之。杜牧嘗譏元白雲:「淫詞媟語,入人肌膚,吾恨不在位,不得以法治之。」而牧之詩淫媟者,與元白等耳,豈所謂睫在眼前猶不見乎?

  許渾

  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至今不廢。高棅編《唐詩品匯》,取至百餘首。甚矣,棅之無目也。棅不足言,而楊仲弘選《唐音》,自謂詳於盛唐而略於晚唐,不知渾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極多。仲弘之賞鑒,亦羊質而虎皮乎?陳後山雲:「近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斯卓識矣。孫光憲雲:「許渾詩,李遠賦,不如不做。」當時已有公論,惜乎伯謙輩之懵於此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