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國維 > 東山雜記 | 上頁 下頁
吳梅村清涼山譖佛詩與董小宛無涉


  吳梅村《清涼山譖佛詩》四首,詠孝獻章皇后事,蓋其時民間盛傳世廟入五臺山為僧之說。然梅村此詩第三首雲:「回首長安城,緇素慘不歡。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財洞,未得誇迎鑾。」是世祖雖有欲幸五臺山之說,未果而崩也。而《讀史有感》八首之一則雲:「彈罷警弦便薤歌,南巡翻似為湘娥。當時早命雲中駕,誰哭蒼梧淚點多。」其二曰:「重壁台廟八駿蹄,歌殘黃竹日輪西。君王縱有長生術,忍向瑤池不並樓。」又似真有入道之事。蓋梅村時已南歸,據所傳聞者書之,故二詩前後異辭。即《讀史有感》之第三、第八兩首,亦雲:「九原相見尚低頭」「扶下君王到便房」,與前兩首不合矣。《清涼山贊佛詩》雲:「王母攜雙成,綠蓋雲中來。漢主坐法宮,一見光俳徊。」又雲:「可憐千里草,數落無顏色。」詩中明寓一董字。世祖《禦制孝獻皇后行狀》亦稱董皇后。近有妄人,謂後即冒辟疆姬人董小宛白,附會梅村《題董白小像》詩有「暮門深更阻侯門」之句;又以梅村集中此詩之次,為《題董君書扇》詩兩首,又其次為《古意》六首,其末章雲:「掌上珊瑚憐不得,卻教移作上陽花。」橫相牽涉,遂以《禦制行狀》與辟疆《影梅曆憶語》合刻一帙。近繆藝風秘監《雲自在庵筆記》中,亦載此行狀,已微辨其誤。按:董氏,實董鄂氏,又作棟鄂氏,為八旗著姓。世祖妃嬪中,出於董鄂氏者共四人,一即孝獻皇后,內大臣鄭碩之女。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已卯封皇貴妃,十七年八月壬寅薨,以皇太后旨追封為皇后。梅村《清涼山贊佛詩》,實為後而作也。世祖貞妃,亦董鄂氏,輕車都蔚巴度之女,即以世祖晏駕之日自殺。順治十八年二月壬午諭曰:「皇考大行皇帝禦宇時,妃董鄂氏賦性溫良,恪共內職。當皇考上賓之日,感恩遇之素深,克盡哀痛,遂爾薨逝。芳烈難泯,典禮宜崇,特進封以昭淑,應追封為貞妃。欽此。」梅村《讀史有感》八首及《古意》六首亦間為妃作。此外,妃嬪中尚有二董鄂氏,一封皇考寧謐妃,一封皇考端懿妃,皆見於紀載者。至世祖二後,則廢後博而濟錦氏,既降為靜妃;後博爾濟錦氏,即孝惠皇后,亦無寵。見於《禦制孝獻皇后行狀》及屢次諭旨中。由此事實知不獨董小宛之說荒謬不足辨,即梅村《讀史》、《古意》諸詩,自可迎刃而解。其《讀史》之三雲:「昭陽中帳影嬋娟,慚愧深思未敢前。催道漢皇天上好,從容恐殺李延年。」《古意》之四雲:「玉顏憔悴幾經秋,薄命無言只淚流。手把定情金合子,九原相見尚低頭。」此兩首則為孝獻作。至《讀史》之八雲:「銅雀空施六尺床,玉魚銀海自茫茫。不如先拂西陵枕,扶下君王到便床。」《古意》之二雲:「豆蔻梢頭二月紅,十三初入萬年宮。可憐同望西陵哭,不在分香買履中。」此二首則為貞妃作。若《古意》之一雲:「爭傳婺女嫁天孫,才過銀河拭淚痕。但得大家千萬歲,此生那得恨長門。」此首當指孝惠或靜妃言之。又《讀史》之七雲:「上林花落在芳尊,不死鉛華只死恩。金屋有人空老大,任他無事拭啼痕。」則又兼寫數人事,此外各首當一一有所指,然與董小宛無涉,則可斷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