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王夫之 | 上頁 下頁 |
王夫之傳 |
|
(《清史稿·儒林傳》) 王夫之,字而農,衡陽人。與兄介之同舉明崇禎壬午鄉試。 張獻忠陷衡州,夫之匿南嶽,賊執其父以為質。夫之自引刀遍刺肢體,舁往易父。賊見其重創,免之,與父俱歸。 明王駐桂林,大學士瞿式耜薦之,授行人。時國勢阽危,諸臣仍日相水火。夫之說嚴起恒救金堡等,又三劾王化澄,化澄欲殺之。聞母病,間道歸。明亡,益自韜晦。歸衡陽之石船山,築土室曰觀生居,晨夕杜門,學者稱船山先生。 所著書三百二十卷,其著錄於四庫者,曰周易稗疏、考異,尚書稗疏,詩稗疏、考異,春秋稗疏。存目者,曰尚書引義、春秋家說。夫之論學,以漢儒為門戶,以宋五子為堂奧。其所作大學衍、中庸衍,皆力辟致良知之說,以羽翼朱子。于張子正蒙一書,尤有神契,謂張子之學,上承孔、孟,而以布衣貞隱,無钜公資其羽翼;其道之行,曾不逮邵康節,是以不百年而異說興。夫之乃究觀天人之故,推本陰陽法象之原,就正蒙精繹而暢衍之,與自著思問錄二篇,皆本隱之顯,原始要終,炳然如揭日月。至其扶樹道教,辨上蔡、象山、姚江之誤,或疑其言稍過,然議論精嚴,粹然皆軌於正也。 康熙十八年,吳三桂僣號於衡州,有以勸進表相屬者,夫之曰:「亡國遺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賦》以示意。三桂平,大吏聞而嘉之,囑郡守饋粟帛,請見,夫之以疾辭。未幾,卒,葬大樂山之高節裡,自題墓碣曰「明遺臣王某之墓」。 當是時,海內碩儒,推容城、盩厔、余姚、昆山。夫之刻苦似二曲,貞晦過夏峰,多聞博學,志節皎然,不愧黃、顧兩君子。然諸人肥遯自甘,聲望益炳,雖薦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動容,其著述易行於世。惟夫之竄身瑤峒,聲影不出林莽,遂得完發以歿身。 後四十年,其子敔抱遺書上之督學宜興潘宗洛,因緣得入四庫,上史館,立傳儒林,而其書仍不傳。同治二年,曾國荃刻於江南,海內學者始得見其全書焉。 兄介之,字石子。國變,隱不出。先夫之卒。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