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古微堂詩集 | 上頁 下頁
岱麓諸穀詩(六首)


  岱穀西溪一

  (岱岳三穀,東溪、中溪皆崖狹水深,可遊不可棲。東溪即對松崖,中溪即石經峪也。惟西溪自敖來峰麓深入數十裡,曲奧曠窈,溪盡源出,有東西百丈崖雙瀑之奇,而西崖尤峻。孫明複諸賢皆讀書其間,為岱畎之最勝)。

  山大水聲小,水與山不敵。
  誰知砉砉響,能靜岩岩魄。
  岱宗石不裂,裂即萬尋壁。
  山泉雲際青,飛下勇無擇。
  澗水奔赴會,供此雙龍吸。
  嵯峨蕭瑟間,聲光百寒碧。
  仰視蒼蒼天,坼入巉巉石。
  傾崖宿蒼陰,倒影地不及。
  不辨峽西東,但隨溪轉側。
  到此頓忘歸,今古空明積。
  昔賢此考盤,觴詠譚王伯。
  至今濯纓亭,汽碗岱宗赫。
  山禽不敢啼,草樹若屏息,
  悄然萬慮澄,何獨紅塵隔?

  岱穀徂徠二

  (徂徠在岱陽,為岱宗幾案。遙望一石爾,及近,則穀口窈然,中有白鶴灣竹溪之勝。唐李白、孔巢父等所游,號「竹溪六逸」。宋石介亦隱居其中。山上及水牛洞多六朝摩崖石刻。)

  倚空生巉厓,十裡無寸土。
  行行靡所向,山勢圍成堵。
  谷深風冒日,石合翠成塢。
  不信風泉過,但謂夜來雨。
  山空生遠音,壑寒斷人語。
  無覆巢許流,惟見招提宇。
  松竹雖寥寥,荒塗積今古。
  蒼蒼萬石刻,苔與雲吞吐。
  日莫勿流連,怪石疑豺虎。

  岱穀靈崖三

  (靈崖在岱北,當齊孔道。自雞鳴山北走二十裡,險盡地平,峰回四抱如城墉。入口三裡,逾澗得寺,負崖西澗。古木千章,龍象雄峙。唐李吉甫以與潤之棲霞、台之國青、荊之玉泉,並為「宇內四大刹」。乾隆間置行宮。)

  北山恒若渴,得水已足豪;
  何況天城墉,四壁圍周遭。
  萬木千水石,相合成空濤。
  置身萬綠中,眉入松間毛。
  回顧木杪平,始覺所曆高。
  離宮負蒼翠,梵宇橫山陬。
  當年法雨地,諸天殷海潮。
  逃喧入寥寂,未覺流泉囂。
  僧愧隱居逸,憫我征途勞。
  極目雲天間,陶然詠唐堯。

  岱谷原嶺山汶源四

  (汶有五源,皆出岱穀,受九十九泉之水;而萊蕪原嶺之大,汶為其綱。《水經注》:自入萊蕪谷夾路連山百余裡,水隍多行石澗中。林木綿蒙,岩回壁絕,清風鳴條,山壑俱響。未出谷十餘裡,有別穀在孤山。谷有清泉,泉高十餘丈,出石穴,穴廣數丈,有昔人爨墨。出谷口,有麥丘,面山傍水,或謂昔之愚公穀,深沉幽杳,過者踟躕。)

  汶濟厚趨漕,負舟水皆岱。
  舟行岱未已,始知泉力沛。
  萬泉所爭泓,原嶺踞其最。
  深藏雲霓中,高出洞天內。
  百里石槎枒,千重水湍瀨。
  人鬼不至處,始識蛟龍大。
  小水大水矰,一清百清會。
  原委闔辟間,造物意未艾。

  岱穀陪尾山源五

  (陪尾在岱南,本岱山來脈也。僅一平岡,而百泉正出、縣出、穴出,如星、如雲。有泉林寺行宮,宮內石穴三,深最巨如車輪。伏暑寒碧坐臥,聲光遠勝他源僻險焉。)

  胡為萬斛玉,乃噴平原磧。
  人間曲水觴,竟忘仙鬼宅。
  湧周濼突三,燦等淇泉百。
  乃知西北源,固異東南脈。
  隨時渾泡出,不在洞天僻。
  凜然火雲中,雪冰雷雨射。
  聲閱百代速,影倒萬峰碧。
  翻訝雲水勞,愈令塵動息。
  安得真仙隱,契此大喧寂。
  冥冥群帝駕,尚聞風月夕。

  岱穀沂山瀑源六

  (沂山為青州之鎮,沂水出焉,又名東泰山。
  漢武帝以公玉帶言東巡封之,至則卑小不稱,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
  蓋沂山遠望高出群山,逮漸升至顛,則坡陀曼迤七八十裡,失其峻極耳。
  然山顛百丈厓瀑布之勝,亦岱頂所無。)

  雲表百裡外,遙瞻莫與並。
  誰知近反平,迤邐乃失峻。
  奇哉造化源,巧蓄泉百仞。
  自從開闢來,雨聲非一陣,
  雲霄沆瀣氣,化作泉源盛。
  然後大寒碧,倒匯諸天浸,
  不徒人峰影,到此同一靜。
  我聞厓夜半,亦有羲輪映,
  濤聲天海聲,盡化光明性。
  安得五更曉,來觀萬里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