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吳楚材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豫讓論


  (作者: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為之報仇,聲名烈烈,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為忠臣義士也。嗚呼!讓之死固忠矣,惜乎處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觀其漆身吞炭,謂其友曰:「凡吾所為者極難,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而懷二心者也。」謂非忠可乎?及觀斬衣三躍,襄子責以不死於中行氏而獨死于智伯,讓應曰:「中行氏以眾人待我,我故以眾人報之。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故以國士報之。」即此而論,讓有餘憾矣。段規之事韓康,任章之事魏獻,未聞以國士待之也,而規也、章也,力勸其主從智伯之請,與之地以驕其志,而速其亡也。郤疵之事智伯,亦未嘗以國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韓、魏之情以諫智伯,雖不用其言以至滅亡,而疵之智謀忠告,已無愧於心也。讓既自謂智伯待以國士矣,國士,濟國之士也。當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欲荒暴之時,為讓者,正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曰:「諸侯大夫,各安分地,無相侵奪,古之制也。今無故而取地於人,人不與,而吾之忿心必生;與之,則吾之驕心已起。忿必爭,爭必敗;驕必傲,傲必亡。」諄切懇告,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劍而死,死於是日。伯雖冥頑不靈,感其至誠,庶幾複悟,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讓于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仇敵,暮為君臣,靦[tiǎn]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

  【注釋】

  1.豫讓:戰國晉人,生卒年不詳;為晉智瑤(即智伯)的家臣,趙、韓、魏共滅智氏後,曾入趙襄子宮中刺殺襄子,被俘獲。後豫讓改名換姓,以漆塗身,吞炭使自己變啞,改變形象,謀刺趙襄子,又被捕,伏誅前,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三躍呼天擊之,遂自殺。事見《戰國策·趙策一》。

  2.名:聲稱,稱說。

  3.知己:謂瞭解、賞識自己。

  4.善道:善加誘導。《論語·顏淵》:「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

  5.「銷患於未形」二句:銷患:消除禍患。未形:指禍患還沒有形成。保治:進行治理以使安定。未然:未能如此。此二句謂在禍患尚未形成時就消除它,在天下尚未安定時進行治理。

  6.俾:使。

  7.身全:生命得以安全。

  8.主安:主人平安。

  9.上鬼:上等之鬼。

  10.垂光:比喻流傳美名。

  11.簡策:即簡冊,本指編連的竹簡,後代指史籍。

  12.捐軀殞命:謂獻出生命。

  13.釣名沽譽:即沽名釣譽,謂有意做作或用某種手段獵取名譽。

  14.眩世駭俗:謂欺騙、迷惑世俗。眩,欺編。駭,誇惑。

  15.臣事:以為臣的道理和本分來事奉。

  16.智伯:春秋時晉卿。亦作知伯。名智瑤,亦作知瑤。

  17.趙襄子殺智伯:趙襄子:春秋時晉大夫,名趙無恤,晉的執政大臣。晉定公時(公元前512~前475),趙、魏、韓、智氏、範氏、中行氏等六家貴族,基本上分割肢解了晉公室,同時六家之間的爭奪也很激烈。公元前490年,範昭子(范吉射)和中行文子(荀寅)失敗後逃離晉國,其地為趙、韓、魏及智伯瓜分。公元前454年,智伯聯合韓、魏攻趙。趙襄子接受謀臣張孟談的建議固守晉陽。智伯和韓、魏聯合圍攻了三年多,無法攻下。趙襄子派張孟談潛出城,對韓宣子、魏獻子說明趙亡之後,智氏必滅韓、魏的利害關係。韓、魏考慮到自身的利益,與趙聯合,一舉消滅智氏,殺死智伯。

  18.烈烈:形容顯著貌。

  19.愚夫愚婦:泛指普通老百姓。

  20.處死之道:處理死的方式、方法。

  21.愧:使動用法,使之慚愧。

  22.中行氏:中行為複姓,春秋時晉侯作三行川禦敵,荀林父將中行,後遂以為姓。此指晉卿荀寅,晉頃公時為下卿,後奔齊,卒諡文。

  23.「中行氏以眾人待我」四句:中行氏把我看作一般人,我就以一般人的身份為他做事;智伯把我當作濟國之士,我就以濟國之士的作為來回報他。

  24.段規:戰國時韓人。

  25.韓康:韓康子。智伯索地于韓康子,段規勸給予,以驕其志,俟後收拾之。

  26.任章:春秋戰國時魏國人,曾為滅晉出謀劃策。

  27.魏獻:春秋戰國時晉國的卿,名魏駒,一稱桓子。智伯索地于魏桓子,桓子不與,任章規勸給之以驕其志,俟後圖之。

  28.郤疵之事智伯:郤疵:春秋戰國時晉人。據載,智伯率魏之兵圍攻趙國,郤疵勸智伯說,從韓魏攻趙,趙亡,災難必及韓魏,韓魏必反。智伯不聽。事見《戰國策·趙策一》。

  29.請地:要求割地。

  30.無厭:沒有滿足。

  31.宜:應該。

  32.陳力就列:謂在自己所任職位上格盡職守。

  33.諄諄然:形容忠誠懇切貌。

  34.再:二次。

  35.伏劍:以劍自刎。

  36.頑冥不靈:謂愚鈍無知。

  37.庶幾:猶或許,也許。

  38.斬衣而死:趙襄子出外,豫讓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沒有成功。被捕後,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三躍,呼天擊之」,然後自殺。

  39.開悟:開導以使醒悟。

  40.肥瘠:即胖瘦。因古時秦國與越國相距甚遠,故謂。

  41.曾:竟然。

  42.若是:如此,像這樣。

  43.不勝:不克制。

  44.血氣:指感情。

  45.悻(xìng)悻:形容剛惶自傲貌。

  46.雖然:即使如此。

  47.固:原本。

  48.當:充當,擔任。

  49.腆(tiǎn)然:形容厚顏貌。

  50.自得:自己感到得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