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吳楚材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豐樂亭記


  (作者:歐陽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wěng]然而仰出。俯仰左右,故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剗[chàn]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quǎn]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於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豐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注釋】

  1.在今安徽滁州城西豐山北,為歐陽修被貶滁州後建造的。蘇軾曾將《豐樂亭記》書刻於碑。《輿地紀勝》:「淮南路滁州:豐樂亭,在幽谷寺。慶曆中,太守歐陽修建。」清《一統志》:「安徽滁州豐樂亭在州西南琅琊山幽谷泉上。歐陽修建,自為記,蘇軾書,刻石。」

  2.明年:第二年,即慶曆六年。

  3.問諸滁人:向滁人打聽泉水的出處。諸,兼詞,之於。《與韓忠獻王書》:「山川窮絕,比乏水泉,昨夏天之初,偶得一泉於川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抱,構小亭於泉側。」又有《幽谷泉》詩。

  4.高峻挺拔地矗立著。聳然,高聳的樣子。特,突出。

  5.窈然:深幽的樣子。

  6.滃然:水勢盛大的樣子。

  7.俯仰:這裡為環顧的意思。

  8.五代:指後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9.干戈:古代兵器,此指戰爭。

  10.「昔太祖」五句:公元956年,宋太祖趙匡胤為後周大將,與南唐中主李璟的部將皇甫暉、姚鳳會戰於滁州清流山下,南唐部隊敗於滁州城。隨後趙匡胤親手刺傷皇甫暉,生擒皇甫暉、姚鳳,奪下滁州城。《資治通鑒》後周紀三:「……太祖皇帝引兵出後,暉等大驚,走入滁州,欲斷橋自守。太祖皇帝躍馬兵麾涉水,直抵城下。……一手劍擊暉中腦,生擒之,井擒姚鳳,遂克滁州。」周,指五代時後周。李景,即李璟,南唐的中主。清流山,在今滁州城西南。

  11.圖記:指地圖和文字記載。

  12.清流之關:在滁州西北清流山上,是宋太祖大破南唐兵的地方。

  13.「所在」二句:指到處都割據稱王,難以計算。勝,盡。

  14.及:等到。

  15.聖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趙匡胤統一天下。

  16.「向之憑恃險阻」二句:如先前那些憑藉險阻稱霸的人,有的被誅殺,有的被征服。向,從前。

  17.遺老:指經歷戰亂的老人。

  18.舟車商賈:坐船乘車的商人。

  19.畎:田地。

  20.樂生送死:使生的快樂,禮葬送死。《孟子·離婁》:「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21.涵煦:滋潤教化。

  22.事簡:公務簡單。

  23.掇幽芳而蔭喬木:春天採摘清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樹蔭下休息。掇,拾取。蔭,蔭庇,乘涼。

  24.「風霜」二句:秋天颳風下霜,冬天結冰下雪,經風霜冰雪後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更加清爽秀麗。刻露,清楚地顯露出來。

  25.歲物:收成。

  26.刺史:官名,宋人習慣上作為知州的別稱。歐陽修此時為滁州知州,根據習慣自稱為刺史。

  27.名:起名,命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