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陶宗儀 > 南村輟耕錄 | 上頁 下頁 |
燕南芝庵先生唱論 |
|
△古之善唱者三人:韓秦娥、沈古之、石存符。 △帝王知音者五人:唐玄宗、後唐莊宗、南唐後主、宋徽宗、金章宗。 △三教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理。 △近世所謂大麯:蘇小小蝶戀花、鄧千江望海潮、蘇東坡念奴嬌、辛稼軒摸魚子、晏叔原鷓鴣天、柳耆卿雨霖鈴、吳彥高春草碧、朱淑真生查子、蔡伯堅石州慢、張子野天仙子。 △歌之格調:抑揚頓挫,頂疊垛換,縈紆牽結,敦拖嗚咽,推題九轉,搖欠遏透。 △歌之節奏:停聲待拍,偷吹拽棒,宇真句篤,依腔貼調。 △凡歌一聲,聲有四節起末過度揾簪攧落 △凡歌一句,句有聲韻一聲平,一聲背,一聲圓。聲要圓熟,腔要徹滿。 △凡一曲中,各有其聲變聲敦聲杌聲啀聲困聲 △三過聲偷氣取氣換氣歇氣就氣愛者有一口氣 △歌聲變件三台破子遍子攧落實催全篇尾聲賺煞隨煞隔煞羯煞本調煞拐子煞三煞十煞 △唱曲門戶小唱寸唱慢唱壇唱步虛道情撒煉帶煩瓢叫 △唱曲題目曲情鐵騎故事採蓮擊壤叩角結席添壽宮詞采詞化詞湯詞酒詞燈詞江景雪景夏景冬景秋景春景凱歌挽歌漁歌挽歌楚歌杵歌 △歌之所桃花扇竹葉尊柳枝詞桃葉怨堯民鼓腹壯士擊節牛童馬僕閭閻女子天涯遊客洞裡仙人閨中怨女江邊商婦場上少年闤闠優伶華屋蘭堂衣冠文會小樓狹閣月館風亭雨窗雪屋柳外花前 △凡聲音各應律呂,分六宮、十一調,共十七宮調:仙呂宮唱清新綿邈南呂宮唱感歎傷悲中呂宮唱高下閃賺黃鐘宮唱富貴纏縣正宮唱惆悵雄壯道宮唱飄逸清幽大石唱風流醞藉小石唱旖旎嫵媚高平唱條暢滉漾般涉唱拾掇坑塹歇指唱急並虛歇商角唱悲傷宛轉雙調唱健棲激嫋商調唱棲愴怨慕角調唱嗚咽悠楊宮調唱典雅沉重越調唱陶寫冷笑有子母調,有姑舅兄弟,有字多聲少。有聲少字多,所謂一串驪珠也。比如仙呂呂點絳唇、大石青杏兒、人喚作殺唱的劊子。有愛唱的,有學唱的,有能唱的,有會唱的,有高不揭、低不咽,有排字兒、打截兒、放指兒、唱意兒、有明褃兒、暗褃兒、長褃兒、短褃兒、碎褃兒。 △有一曲入數調者如啄木兒、女冠子、拋球樂、鬥鵪鶉、黃鶯兒、金盞兒之類是也。 △凡唱曲有地所東平唱木蘭花慢大名唱摸魚子南京唱生查子彰德唱木斛沙陝西唱陽關三疊黑漆弩 △凡唱所忌子弟不唱作家歌浪子不唱及時曲男不唱豔詞女不唱雄曲南人不唱北人不歌凡人聲音不等,各有所長。有川嗓,有堂聲,皆合破簫管。有唱得雄壯的,失之村沙,唱得蘊拽的,失之乜斜。唱得輕巧的,失之寒賤;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實;唱得用意的,失之穿鑿,唱得打稻的,失之本調。凡唱節病。有困的、灰的、涎的、叫的、大的。有樂宮聲、撒錢聲、拽鋸聲、貓叫聲、不入耳、不著人、不徹腔、不入調、工夫少、遍數少、步力少、官場少、字樣訛、文理差、無叢林、無傳授、嗓拗劣、調落架、漏氣。 △凡唱聲病散散焦焦幹幹冽冽啞啞嗄嗄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濁濁赸赸格嗓囊鼻搖頭歪口合眼張口撮唇撇口昂頭咳嗽 △凡添字病則他兀那是他家俺子道我不見兀的不呢一條弓唇撒了一片子團圝子茄子了大忌:鄭衛之淫聲續雅樂之後,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也。又云:「取來歌裡唱,勝向笛中吹。」成文章曰樂府,有尾聲曰套數,時行小令曰葉兒。套數當有樂府味,樂府不可似套數。詞山曲海,千生萬熟,三千小令,四十大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