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陶宗儀 > 南村輟耕錄 | 上頁 下頁 |
陶母碑 |
|
陶侃母得古正之道,發人倫之本,將示教於天下,謂樸散俗壞,樂潰禮闕,有子不教,不至於道。若失大訓,不可登於偉望。乃求師傅,延英茂,終日迫於用,不欲子卻客。俄而車蓋載止,餼饋並竭。苟失其人,子將不進。計劃始成,確然獨斷,謂發可棄,訓不可失,乃金刀既止,黰發雲散。 怡然無諮嗟之色,儼若待賓之具。上恐不足以顯恭,下未可謂訓子。顧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學,不迨於至,以超聖人之域,煥乎賢者之業。且禮信仁義,君子之事,婦人何得而知?蓋世道大喪,其俗已亂,故婦人賢者得以行其事。 千古之下,厥行獨明,當時為人之父,為人之母,見斯行,聞斯舉,得不激厲乎?苟天下皆如陶母之志,則天下皆陶之子也。蓋人謂子幼而蒙稚,不致精訓,致悖大亂人紀,良可惜哉!銘曰:發也者,為養之具。賓也者,致教之英。苟非異禮,孰能作世之程?千載之下,如陶之母,安可繼乎齊英?(宗儀)因讀唐皇甫持正先生(翥)文集,見陶母碑不覺淚數行下。追惟先妣拳拳於教子,真陶母之志。是故今翰林承旨蛻庵張先生(翥)所撰墓銘,有曰:夫家貧,劬力紡續,以給諸子。無廢學之辭,自顧不肖。不克勉于學,以成令名,罪莫大焉。謹錄於此,庶亦可以自懼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