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
一一一 |
|
【名刺】 詞林以兩雍為外任,祭酒通刺司業稱寅弟,還詞林不復稱寅。 給事謁內閣,投刺稱晚學生,答稱知生。禦史稱職名,答稱友生。萬曆末,葉向高入相,並答知生。崇禎末,左都禦史李邦華奏改禦史投刺如給事。蓋聞之黃澍雲,奉旨不知果否。 平湖趙無聲先生(維寰)《侍教辨》曰:世俗士大夫投刺書名,但系京秩即止,稱侍不用教字。於是有以銅臭掛名京銜,而目不識一丁者,公然效尤,以豪於鄉里,則曰「京官體應如是。」予謂不然。侍以分言,臣於君則侍,子孫于祖父伯叔則侍,子弟于師則侍。其在交遊,惟于達尊稱侍則可,平等交何侍為?若教則無往不可,自聖賢以及蒭蕘工瞽,苟有一言合道,一事可法,雖王公大人亦將折節請益。而以區區腐鼠,遂為天下無可受教見解,亦何陋也。此例想起于隆萬間,吾宗約之兄雲,鄭淡泉先生官銓部時,通剌吾相,稱侍教生,不稱眷,以非至戚也。先生去今未遠,要見爾時古道尚存。今同省皆稱眷,眷未足,又益以通家,而獨靳一教字。蓋驕浮日熾,古道蕩然矣。此不當責之諸銅臭,咎在吾黨。志復古者,請違眾獨持之何如? 【通家子弟】 萬曆乙亥,留都部曹諸人極一時盛。且修先輩故事,易子而課,旬為一會,各因所至,考其最殿而摩礪之。禮部蒲州馮竹坪公子撝謙年十六,勞謙才七歲。兵部則興業何鐵橋公子右雍,獲鹿曹嗣山子應徵、慶名,名年十四,征年十二,而雍與勞謙同歲。河源李鬥野子樹楨年十歲,武進史禹門子志實,少樹楨二年。而吏部涇陽雒涇坡孫獻瑞亦七歲矣。又狀元俞邦揆年十八,羽林前衛李承忠年十七。蓋諸公教諸子,館客之子也。(駱問禮《萬一樓集》) 【書法】 邯鄲淳《曹娥碑》真跡,今在太倉王文肅家。(包長明說) 陳叔度與曹能始論書曰,有友工書,尚未絕俗,奈何?曰筆未拙耳,拙則不俗。嘉興助教李曙岩(原中)曰,凡人書法,濃筆多夭,淡筆多壽。 【茅筆】 陳白沙先生自製茅筆,作大小書傳於世,人莫能效之。 【產異】 萬曆丁未,吳縣石湖陳某妻吳氏產白魚,後又過期不產。一日請治平寺僧誦經祈佑,忽產一胞,剖之,一銅法馬也,重十兩,鐫「萬曆二十六年置。」 徐州吳端妻,初生子,曆五十四日忽嘔三角物數十,滌之乃銀二錢四件。五六日連嘔數鬥,合之得大錢七十五,皆有年號。 【朱國盛朱積遞誚】 天啟時,工部郎中華亭朱國盛党逆魏,曆加尚書銜。魏氏敗,國盛除名。鄉人朱積因宿怨,同陳子龍輩上書刺之,輒稱「逆黨」。積登崇禎癸未榜,選庶吉士。從李自成,逃歸,國盛誚為「順黨」。題楹曰:「寬著肚皮包世界,掙開眼孔看時人。」 【沈㴶】 烏程沈文定相國,南司業時,魏忠賢以事至,重其才辨,厚禮之。且薦于同年巡撫□□,贈遺過望,忠賢感之。天啟初,口相口科給事中惠世楊以太學門生來謁,勞閽人沈光一緡,三日終不為通,世楊恚,首攻文定去。 【熊廷弼】 輔臣丁紹軾、馮銓,上私刻像遼東傳,因殺熊芝岡。丁卒時,見熊索命。又王化貞同熊臨訊,在道輒賄市人頌王詈熊。 【朱國祚】 王司寇紀論沈㴶削籍,初朱文恪擬旨未苛,上自改重。時旨出,人多疑文恪修怨。司寇曰,秀水長不至是,乃烏程構我耳。 【毛文龍】 天啟丙寅六月,金人遺毛文龍書曰:「古國家興亡,皆天運循環。其將亡也,必災異屢降,各處兵起。其將興也,必天然護佑,動而成功。南朝運終,死數未盡,天使喪亡,將軍豈能捄之乎?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韓信陳平棄楚而歸漢,劉整呂文煥棄宋而歸元,此皆默識天時擇主而事,名垂後世。自古天生帝王,不念仇隙,祗論功德。管仲,桓公之仇也,不殺用相之,遂成霸業。敬德,太宗之仇也,不殺而將之,以有天下。今將軍縱竭力辦事,君臣皆迷,反受禍患。南朝氣運已盡,時勢已盡,悔之不及。」文龍不報。 【董應舉屯田】 董應舉奉屯田之命,給帑金若干。亟於成事,出價買田,業主包租。董去任即廢。蓋墾荒可久,今本熟田,何以永賴?錢相國塞庵說。 【顧秉謙】 顧相國宴魏忠賢,窮珍極異。覓奇錯四十盤,令吏四十人頂獻,上紅僉書某味出某地。又自撚其須曰:「本宜認子,但不用我白須兒。」命二子台碩、台砥稱孫。立勞二百金,壽忠賢文自稱「通家晚生」,二子稱「門孫」祝。 【樊良樞】 天啟丁卯四月,浙江學使南昌樊良樞自□□還杭州,登江岸失印,三日或得之司前石獅口中。尋出試衢州,投劾去。 【箕仙】 天啟二年五月,杞縣趙太守彥複游百泉書院,有客召箕雲淮陰侯也。以遼事判曰:「好將國事與君籌,將士無心欲解謀。幸得天心猶未泯,還看英武定神州。」又問又判云云。其自詠曰:「當年初構未央愁,日月無光水倒流。敢謂漢恩原自薄,已令楚客作俘囚。青山不掩英雄骨,白日難銷天地憂。我欲為君論往昔,青衫濕透淚還流。」 戊子,山陰白洋朱氏以亂召箕問避地之所。在鄉乎?曰不可。在城乎?曰不可。然則城鄉間乎?又不可。曆問其故,曰不在劫中人,無可無不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