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四七


  ◎棗林雜俎義集

  明鹽官談遷孺木著

  ▼彤管

  【孝慈高皇后無子】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湣王、晉恭王,次皇口妃□氏生楚王、魯王、代王、郢王、齊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又次皇貴妃□氏生相王、肅王、韓王、沈王,又次皇貴人□氏生遼王,又次皇美人□氏生甯王、安王,俱東列。碩妃生成祖文皇帝,獨西列。見《南京太常寺志》。孝陵閹人俱雲孝慈高皇后無子,具如《志》中。而王弇洲先生最博核,其《別集·同姓諸王表》自懿文、成祖外,秦湣王(礻奭)、晉恭王(棡)周定王(橚)俱母高皇后,楚昭王(楨)母昭敬太充妃胡氏。齊庶人(槫)母定妃達氏,潭王(梓)俱達氏出。趙王(杞)母□氏,魯荒王(檀)母甯妃郭氏,蜀獻王(椿)、代簡王(桂)、谷庶人(橞),俱母惠妃郭氏。湘獻王(柏)母順妃胡氏,肅莊王(楧)母口妃邱氏,遼簡王(植)母口妃韓氏,慶靖王(栴)母口妃余氏,甯獻王(權)母口妃楊氏,岷莊王(梗)母口妃周氏,韓憲王(松)母口妃周氏,沈簡王(模)母賁妃趙氏,安惠王(楹)母口妃□氏,唐定王(桓)母賢妃李氏,郢靖王(棟)母惠妃劉氏,伊厲王(彝)母麗妃葛氏。《吾學編》諸書俱同,抑未考《南太常志》耶?享殿配位出自宸斷,相傳必有確據,故《志》之不少諱。而微與《玉牒》抵牾,誠不知其解。或曰《宋史》杜太后生邕王光濟、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贊。而《廷美傳》雲「母陳國夫人耿氏」,非杜太后也。鳲鳩之德,均愛七子,可以知高皇后矣。而高皇后無子,何諱他王母?以諸書及太常寺之《志》較之,多不合,楚魯代郢齊谷唐伊譚九王同母亦奇。高皇后遺履藏奉先殿,修口寸,組雙鳳,首綴大珠。歲六月六日曝之。

  女官黃惟德,南海人,洪武廿年選入宮,命為司寶。初名陳妹,永樂初賜今名,信任益隆。宣德七年乞骸南歸,皇太后命留,又為詩賜之:「皇明列聖禦寰宇,偉烈宏謨冠千古。重惟仁化本家邦,內廷百職需賢良。諮爾惟德女中士,自少從容知禮義。一從應召入皇宮,夙夜孜孜勤乃事。昔時黑髮今如霜,歲月悠悠老將至。九重聖主天地仁,欲使萬物同陽春。體茲德意賜歸去,乃心感激情忻忻。嶺海迢遞千萬里,潞河宮棹春風裡。賜衣宮錦溢光輝,親戚相迎人摠喜。喜爾富貴歸故鄉,我心念爾恒不忘。彩筆題詩意難盡,目極天南去雁翔。」其侄女即大學士梁儲母也,亦累贈至一品夫人。

  同時有葉女官者,番禺人,少有淑質,通《列女傳》。洪武廿四年聞其孝敬,選入宮,擢為女官。因召其父碧山、弟祖道詣闕,賜宴,俱授錦衣衛鎮撫,賚以幣,複其家。

  又有王司彩者,番禺人,永樂二年選入宮為女官。時年少,權妃方見幸,特推同輦之愛,固辭曰:「臣妾嫠婦也,安敢充下陳哉?」上重之,從其意。司彩有文學,能詩。蓋宋昭容之流,而持操過之。所作宮詞,至今人猶傳誦。

  洪武廿年詔選民間淑女入宮,分司六尚。番禺陳二妹,字瑞貞,仲裕女也,貌端莊,與焉。入見,使並六尚事。陳善六書,曉大義,精女工,嬪嬙皆師事之,人稱為「女中君子」。二十四年命為司彩,賜歸省,仍給祿,眷甚。歸家閨範嚴肅,人罕見其面。有司候饋,皆辭卻之。文皇即位,以司彩熟知典故,召復原職。年四十,以病終於官,遣中使護喪歸葬。

  永樂中,賢妃權氏、順妃任氏、昭儀李氏、婕妤呂氏、美人崔氏,俱朝鮮國王李芳遠所進。權妃穠粹善吹玉簫,見幸。永樂八年從征還,至臨城薨,諡「恭獻」。芳遠驛送妃父永均至,食光祿大夫祿,尋遣歸。正德中卒,白金米布,賻賜有加。權氏薨後司彩王氏作宮詞:「瓊花移入大明宮,旖旎濃香韻晚風。贏得君王留步輦,玉簫嘹亮月明中。」蓋指權妃也。

  【安妃姚氏】

  憲廟安妃姚氏,嘉興人。家貧習絣澼貿市,目無忤視。嘗盥,見靧水中有日月雲霞五色扇夾侍,甚怪之。應選入宮,發素種種不盈尺,登舟過平望,一夕發長委地。今地名曰「八尺」。後進位安妃,生壽王。妃弟福圓拜錦衣衛指揮同知。子錦、孫承勳,累蔭千戶(《嘉興府志》)。今秀水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姚思仁,即姚妃後。按宋陸遊《入蜀記》:過平望二十里曰八尺,則前說殊謬,且麗人之選法必應圖,玄夷之發,其光可鑒,安事種種為也。

  【宮人戴氏書】

  戴氏湯溪人,選侍坤甯宮,三見禦。弘治十年,太監甯(某)來縣,宮人手書寄問母弟安否,離別思憶之情,淒然滿紙。今其書具存,並有宮中小畫等物。(《湯溪縣誌》)

  【沈瓊蓮】

  弘治間女學士沈瓊蓮,字瑩中,烏程人。寄兄詩:「疏明星斗夜珊珊,玉貌花容列女官。風遞鳳凰天樂近,雪殘鳷鵲曉樓寒。昭儀引駕臨丹扆,尚寢熏衣燕紫檀。肅肅六宮懸象魏,春風前殿想鳴鸞。」

  又宮詞十首:

  香霧濛濛罩碧窗,青燈的的燦銀缸。內人何處教吹管,驚起庭前鶴一雙。

  倦把青絨繡紫紗,閣針時複蔔燈花。明朝天后長生誕,可有恩波遍及麼。

  豆蔻花封小字緘,寄聲千里落雲帆。一春從不尋芳去,高迭香羅舊賜衫。

  天子龍樓瞥見妝,芙蓉圍殿試羅裳。水風涼好向西坐,專把書經教小王。

  曉臨鸞鏡整梳妝,高髻斬新一尺長。花影鎖窗人下直,開籠自放雪衣娘。

  明窗棐幾淨爐熏,開閱仙書小篆文。晝永簾垂春寂寂,碧桃花映石榴裙。

  海東青放渡遼煙,天上群鵝得自專。敕諭鷹房高索價,聖王廿載絕遊畋。

  禦柳青青燕子愁,萬條齊水弄春柔。東風不與閒人贈,誰去江南水上洲?

  尚儀引見近龍床,御筆親題墨沈香。幸得唱名居第一,沐恩舞蹈謝君王。

  翠絲蟠袖紫羅繻,偷把黃金小帶舒。中使傳宣光祿宴,內家學士作新除。

  右沈氏《董穀碧裡雜存》載。其一雲《送弟溥》,又誤為周氏。《吳興藝文補》載藝文八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