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中山 > 建國方略 | 上頁 下頁 |
第二計劃(6) |
|
◎戊 漢水 此水以小舟溯其正流,可達陝西西南隅之漢中;又循其旁流,可達河南西南隅之南陽及賒旗店。此可航之水流,支配甚大之分水區域:自襄陽以上,皆為山國;其下以至沙洋,則為廣大開豁之谷地;由沙洋以降,則流注湖北沼地之間,以達于江。 改良此水,應在襄陽上游設水閘。此一面可以利用水力,一面又使巨船可以通航於現在惟通小舟之處也。襄陽以下,河身廣而淺,須用木樁或疊石作為初級河堤,以約束其水道,又以自然水力填築兩岸窪地也。及至沼地一節,須將河身改直浚深。其在沙市,須新開一運河,溝通江漢,使由漢口赴沙市以上各地得一捷徑。此運河經過沼地之際,對於沿岸各湖,均任其通流,所以使洪水季節挾泥之水溢入渚湖,益速其填塞也。 ◎己 洞庭系統 此項水路系統,為湖南全省及其上游排水之用。此中最重要之兩支流,為湘江與沅江。湘江縱貫湖南全省,其源遠在廣西之東北隅,有一運河在桂林附近,與西江系統相聯絡。沅江通布湖南西部,而上流則跨在貴州省之東。兩江均可改良,以供大河〔船〕舶航行。其湘江、西江分水界上之運河,更須改造。於此運河及湘江、西江各節,均須設新式水閘,如是則吃水十尺之巨舶,可以自由來往于長江、西江之間。洞庭湖則須照鄱陽湖例,疏為深水道,而依自然之力,以填築其淺地為田。 ◎庚 長江上游 自漢口至宜昌一段,吾亦括之入于長江上游一語之中。因在漢口為航洋船之終點,而內河航運則自茲始,故說長江上游之改良,吾將發軔於漢口。現在以淺水船航行長江上游,可抵嘉定,此地離漢口約一千一百英里。如使改良更進,則淺水船可以直抵四川首府之成都。斯乃中華西部最富之平原之中心,在岷江之上游,離嘉定僅約六十英里耳。 改良自漢口至嶽州一段,其工程大類下游各部。當築初步河堤,以整齊其水道。而急彎曲之四岸,當護以石堤,或用士敏土堅結。中流洲嶼,均應削去。金口上游大灣,所謂簰州曲者,應於簰州地頸開一新河以通航。至後金關之突出地角,則應削除,使河形之曲折較為緩徐。 洞庭之北、長江屈曲之部,自荊河口起以至石首一節,吾意當加閉塞。由石首開新道,通洞庭湖,再由嶽州水道歸入本流。此所以使河身徑直,抑亦縮短航程不少。自石首以至宜昌,中間有氾濫處,當以木石為堤約束之;其河岸有突出點數處,須行削去,而後河形之曲折可更緩也。 自宜昌而上,入峽行,約一百英里而達四川之低地,即地學家所謂紅盆地也。此宜昌以上迄于江源一部分河流,兩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尋(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尋者。急流與灘石,沿流皆是。 改良此上游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其灘石應行爆開除去。於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漢口,上達重慶,可得而致。而內地直通水路運輸,可自重慶北走直達北京,南走直至廣東,乃至全國通航之港無不可達。由此之道,則在中華西部商業中心,運輸之費當可減至百分之十也。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巨大,而其鼓舞商業何等有力耶! ◎第五部 創建大士敏土廠〔士敏土:cemen,英文水泥的音譯。〕 鋼鐵與士敏土為現代建築之基,且為今茲物質文明之最重要分子。在吾發展計劃之種種設計,所需鋼鐵與士敏土不可勝計,即合世界以製造著名之各國所產,猶恐不足供此所求。所以在吾第一計劃,吾提議建一大煉鋼廠於煤鐵最富之山西、直隸。則在此第二計劃,吾擬欲沿揚子江岸建無數士敏土廠。長江谷地特富於士敏土原料,自鎮江而上可航之水道,夾岸皆有灰石及煤,是以即為其本地所需要,還於其地得有供給也。 今日已有制士敏土之廠在黃石港上游不遠之石灰窯,其位置剛在深水碼頭與灰石山之間。其山既若是近,故直可由山上以鍬鋤起石,直移之窯中,無須轉運。而在漢口、九江之間,與此相類之便利,尚複多有。九江以下,馬當、黃石磯以及九江、安慶間諸地,又有極多之便利相同之灰石山。其安慶以下至南京之間,多為極有利於制士敏土之地區,即如大通、獲港、採石磯,均有豐裕之灰石及煤鐵礦,夾江相望也。 築港、建市街、起江河堤岸諸大工程同時並舉,士敏土市場既如斯巨大,則應投一二萬萬之資本,以供給此士敏土廠矣。而此業之進行,即與全盤其他計劃相為關連,徐徐俱進,則以一規劃獎進其他規劃,各無憂於生產過剩與資本誤投,而各計劃俱能自致其為一有利事業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