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轍 > 蘇轍公文集 | 上頁 下頁 |
臣事第二道 |
|
臣聞:仲尼之稱管仲曰:「奪伯氏駢邑三百,飯蔬食,沒齒無怨言。」又讀《蜀志》,其言諸葛孔明遷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臣每讀書至此,未嘗不嗟歎古人之不可及,而竊湣今世之不能也。夫為天下國家,惟剛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以剛服天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天下者,天子之天下也。賞罰之柄、予奪之事,其出於天子,本無敢言者。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雖其當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而上之人雖其甚公於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顯然明斥其罪。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敗天下之至剛,而天下之不剛,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二者相與並行,然後可以深服天下之眾。臣嘗竊悲唐季五代之亂,外有執兵強忿之臣,威蓋天下,而以其力內脅天子。天子不敢輒忤其意。意有所不悅,則其上下不能自保。當此之時,人主務為安身之政,不敢以其剛心而守其公事,此其勢不得不然耳。方今海內治安,外無諸侯之虞,而內無執政之患。然臣切觀之于政令刑賞之際,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無罪而留,有罪而黜,此為臣之常也。故其有罪,以為當黜,則官必削;以為不當黜,則無故而置之外地,猶為不可也。今有罪而推之於外,反從而增其爵秩,是將以為賞耶?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蓋曰:「姑以鎮撫其耿耿之意。」彼其失為近臣而去也,雖賜之千金,而猶有所慊然於其心。且天下之罪人,而皆欲滿其所懷,則為天子安可以有所刑戮哉?然而事之所不平者,又非特如此也。黜之者一人,則必有折而辨之者一人,以為黜者之有所不悅乎其辨之者也,而使與之皆黜。夫此二人,其罪果誰在乎?以其言而黜人,亦以其言而黜之,是為黜者報仇耳。是以天下雖無強臣之災,而臣下竊揣天子之心,皆有所持而邀之,此其弊始於執之不剛,而成於守之不公矣。朝廷之事,臣安得知其有所不公者?然竊怪每有所除,吏民間莫不切切口語,以為此誰人之親戚故舊而得之者;每有所措置,亦莫不以為此誰人之所欲而行之者。使上之人,凡果如此,則宜乎人之受罪而不服,而吾亦不敢以加於人也。《詩》雲:「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鰥寡,不畏強禦。」夫人惟能不侮鰥寡也,而後能不畏強禦。臣故曰:惟無私者能以剛服天下,此其勢然也。且夫古之為君者,有所大樂,而今世不知也。人君之樂,非樂夫有天下,而樂得與天下去惡而獎善以快吾志。今使天下有不義之臣,誅之不獲,而又從而尊之。尊之不足以為悅,而又從而黜其所怨,以慰其盛怒。此二事者,夫豈為君之樂哉?蓋事有所不可並從,而欲不可以皆得。今夫人之有所私愛而不公者,是亦人之所樂焉耳。然其為樂,有所害於為君之樂,是以不若棄彼而全此也。且事之利害,有知之而患不可為者,有患不之知而可行者。今欲潔然無私而行吾法之所至,有罪而黜而無所姑息,使天下皆知賞之為賞,罰之為罰。此非有所勤苦而難成者,而顧患不肯為夫管仲、孔明,惟其為之而已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