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軾 > 蘇軾文集 | 上頁 下頁
蘇廷評行狀


  【蘇軾祖父,蘇序】

  公諱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蓋趙郡欒城人也。曾祖諱釿,祖諱祐,父諱杲,三世不仕,皆有隱德。自皇考行義好施,始有聞於鄉里,至公而益著,然皆自以為不及其父祖矣。皇祖生於唐末,而卒于周顯德。是時王氏、孟氏相繼王蜀,皇祖終不肯仕。嘗以事游成都,有道士見之,屏語曰:「少年有純德,非我莫知子。我能以藥變化百物。世方亂,可以此自全。」因以面為蠟。皇祖笑曰:「吾不願學也。」道士曰:「吾行天下,未嘗以此語人,自以為至矣。子又能,不學,其過我遠甚。」遂去,不復見。

  公幼疏達不羈。讀書,略知其大義,即棄去。謙而好施,急人患難,甚於為己。衣食稍有餘,輒費用,或以予人立盡。以此窮困厄於饑寒者數矣,然終不悔。

  旋複有餘,則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復愛惜。凶年鬻其田以濟饑者。既豐,人將償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爾故也。」人不問知與不知,徑與歡笑造極,輸發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懲,人亦莫能測也。

  李順反,攻圍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會皇考病沒,而賊圍愈急,居人相視涕泣,無複生意。而公獨治喪執禮,盡哀如平日。太夫人憂甚,公強施施解之曰:「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

  慶曆中,始有詔州郡立學,士歡言朝廷且以此取人,爭願效職學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為美觀耳。」戒子孫,無與人爭入學。郡吏素暴苛,緣是大擾,公作詩並譏之。以子渙登朝,授大理評事。

  慶曆七年五月十一日終於家,享年七十有五。以八年二月某日葬於眉山縣修文鄉安道裡先塋之側。累贈職方員外郎。娶史氏夫人,先公十五年而卒,追封蓬萊縣太君。生三子。長曰淡,不仕,亦先公卒。次曰渙,以進士得官,所至有美稱。及去,人常思之,或以比漢循吏,終於都官郎中利州路提點刑獄。季則軾之先人諱洵,終於霸州文安縣主簿。渙嘗為閬州,公往視其規畫措置良善,為留數日。見其父老賢士大夫,閬人亦喜之。晚好為詩,能自道,敏捷立成,不求甚工。

  有所欲言,一發於詩。比沒,得數千首。女二人。長適杜垂裕,幼適石揚言。孫七人:位、份、不欺、不疑、不危、軾、轍。

  聞之,自五代崩亂,蜀之學者衰少,又皆懷慕親戚鄉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渙就學,所以勸導成就者,無所不至。及渙以進士得官西歸,父老縱觀以為榮,教其子孫者皆法蘇氏。自是眉之學者,日益至千餘人。然軾之先人少時獨不學,已壯,猶不知書。公未嘗問。或以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兒當憂其不學耶?」既而,果自憤發力學,卒顯於世。

  公之精識遠量,施于家、聞於鄉閭者如此。使少獲從事於世者,其功名豈少哉!不幸汩沒,老死無聞于時。然古之賢人君子,亦有無功名而傳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無傳,非獨其僻遠自放終身,亦其子孫不以告人之過也。故條錄其始終行事大略,以告當世之君子。謹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