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軾 > 蘇軾詩集 | 上頁 下頁 |
次韻沈長官三首 |
|
家山何在兩忘歸,杯酒相逢慎勿違。 不獨飯山嘲我瘦,也應糠核怪君肥。 *** 男婚已畢女將歸,累盡身輕志莫違。 聞道山中食無肉,玉池清水自生肥。 *** 造物知吾久念歸,似憐衰病不相違。 風來震澤帆初飽,雨入松江水漸肥。 *** 【創作背景】 作于熙寧七年(1074年),39歲。 沈長官:沈立字立之,曆陽(今安徽和縣)人。嘉祐中,為淮南轉運副使,遷京西北路轉運使。加集賢修撰、知滄州,進右諫議大夫、判都水監,出為江、淮、兩浙、荊、湖六路制置發運使。 熙寧三年以右諫議大夫出知越州,四年正月,移知杭州。神宗元豐元年卒,年七十二。 蘇軾倅杭的第一任太守為沈立。沈立是一位愛民勤政的好官,蘇軾和他相處融洽。二人儘量在實施新法的過程中減少流弊。 1071年11月底,蘇軾來到杭州任通判時,當時杭州的知州沈立,也是一位牡丹迷,曾寫過10卷《牡丹記》。第二年3月23日,正是暮春時節,牡丹盛開,「牡丹迷」沈立便邀請蘇軾同去吉祥寺賞花。 沈立雖是王安石選中的幹吏,出任江南第一都會的太守,受各方關注。反對新法的大臣常有書信給他。他夾在中間,動用官場智慧謹慎行事。蘇軾與他經過短暫的磨合後配合默契。通判與太守,沒有什麼不愉快。 蘇軾到達杭州時,沈立即將調走。一個是剛到的心情比較鬱悶的蘇軾,一個是準備調走的知州。這個時間點比較微妙,權利交接很容易形成真空,也很容易把不愉快的心情帶到工作或與同事的相處中,但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 蘇軾與沈立相處時間儘管短暫,還是維持了相當良好的關係。此詩便是當時的作品。 另外還有《和沈立之留別二首》。並為沈立《牡丹譜》寫序,稱沈立「家書三萬卷,博覽強記,遇事成書」。由此看出,蘇軾與沈立交情匪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