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軾 > 蘇軾公文集 | 上頁 下頁 |
乞子珪師號狀 |
|
元祐五年十二月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蘇軾狀奏。勘會杭州平陸,本江海故地,惟附山乃有甘泉,其餘井皆鹹苦。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 其後白居易,亦治湖浚井,以足民用。嘉祐中,知州沈遘增置一大井,在美俗坊,今謂之沈公井,最得要地。四遠取汲,而創始滅裂,水常不應。至熙甯中,六井與沈公井,例皆廢壞。知州陳襄選差僧仲文、子珪、如正、思坦四人,董治其事。 修完既畢,歲適大旱,民足于水,為利甚博。臣為通判,親見其事。經今十八年,沈公井複壞,終歲枯涸,居民去水遠者,率以七八錢買水一斛,而軍營尤以為苦。 臣尋訪求,熙甯中修井四僧,而三人已亡,獨子珪在,年已七十,精力不衰。問沈公井複壞之由,子珪雲:熙甯中雖已修完,然不免以竹為管,易致廢壞。遂擘畫用瓦筒盛以石槽,底蓋堅厚,錮捍周密,水既足用,永無壞理。又于六井中控引餘波,至仁和門外,及威果、雄節等指揮五營之間,創為二井,皆自來去井最遠難得水處。西湖甘水,殆遍一城,軍民相慶,若非子珪心力才幹,無緣成就。 緣子珪先已蒙恩賜紫,欲乞特賜一師號,以旌其能者。 ——右臣體問得靈石多福院僧子珪,委有戒行,自熙寧中及今,兩次選差修井,營幹勞苦,不避風雨,顯有成效。如蒙聖恩賜一師號,即乞以惠遷為號,取《易》所謂「井居其所而遷」之義。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