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軾 > 東坡樂府 | 上頁 下頁
千秋歲·次韻少遊


  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淚濺,丹衷碎。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

  道遠誰雲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在。新恩猶可覬,舊學終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於海。


  【注釋】

  ⑴此詞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王文浩《蘇詩總案》卷四十三謂本年四月得秦觀書,並作答。少遊:秦觀的字,曾作《千秋歲》(水邊沙外)。次韻:指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次韻就是和詩的一種方式。也叫步韻。

  ⑵天外:《文選》卷15,張平子《思玄賦》:「廓蕩蕩其無涯兮,乃今窺乎天外。」蘇軾時在瓊州(今海南島),故言島邊天外。

  ⑶丹衷:猶言「丹心」。

  ⑷蒼玉佩、黃金帶:指朝廷命官所佩的飾物。此喻聲情之慘怛。

  ⑸一萬里二句:時蘇軾居海南,距京城甚遠,故雲。長安,今陝西西安,漢唐時京都。此當指北宋京都汴京 (今河南開封)。

  ⑹天:喻皇帝。

  ⑺君命:指君王的命令。臣節,人臣的節操。

  ⑻覬(jì):希圖、冀望。

  ⑼已矣:算了、罷了。

  ⑽乘桴句:《論語·公冶長》載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桴(fú),小筏子。恁(rèn),這樣。

  【創作背景】

  紹聖元年(1094)四月,蘇軾落職知英州,秦觀被指為影附蘇軾隨之被貶為杭州通判,道貶監處州酒稅。三年,轉徙郴州。

  紹聖四年(1097年)仲春,新黨為了將舊黨(元祐黨人)趕盡殺絕,朝廷對「元祐黨人」的貶地作了一次大規模的調整。所有被貶外地的元祐黨人,根據貶所再向更遠之地貶一次。因為蘇軾在舊黨中的地位,已經被貶廣東的蘇軾,再次被貶到了海南。秦觀由郴州轉徙到更遠的橫州(今廣西橫縣)。

  秦觀於紹聖四年(1097年)在衡州遇到了在這裡做知府的孔平仲(毅甫)。孔平仲系與秦觀同一批受到貶謫,落職知衡州的,處境與心境大致相同,秦觀因向他贈送了舊作《千秋歲》詞。

  孔平仲他讀了這首詞以後,認為言語悲傖,作者心中的幽怨太深,恐不久于人世,並步原韻和詞一首,

  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秦、孔二人所作的《千秋歲》經由蘇軾的侄孫蘇元老傳到了遠謫瓊州的蘇軾那裡。蘇軾有所感,亦作和詞一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