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軾 > 東坡樂府 | 上頁 下頁
漁家傲·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


  (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龍蟠並虎踞,從公一吊興亡處。渺渺斜風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駕飛車淩彩霧,紅鸞驂乘青鸞馭。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翻然欲下還飛去。


  【注釋】

  ⑴漁家傲:詞牌名。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雙調六十二字,前後闋相同。

  ⑵王勝之:即王益柔(1015—1086),字勝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龍圖:王勝之曾任龍圖閣直學士。

  ⑶守:任知州。

  ⑷視事:任職。南都:今河南商丘南。

  ⑸龍蟠並虎踞:形容地勢險要。相傳漢末劉備使諸葛亮至金陵,謂孫權曰:「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蟠,或作「盤」。

  ⑹從:與、跟。興亡處:古時有數代帝王在金陵建都,故有「興亡處」之喻。

  ⑺「江南」句:因王益柔為官清廉,有聲望,所以說「留公住」。江南父老:南京百姓。

  ⑻「公駕」二句:用誇飾的手法寫王勝之的離去。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驂(cān):指在車兩側駕禦。馭(yù):指在車中駕禦。因王益柔為龍圖閣直學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

  ⑼訝:吃驚。白鷺:即白鷺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門外,被秦淮河與長江圍著。此處代指南京。

  【創作背景】

  根據此詞題序可知,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不贊成王安石的新法被貶調湖州,後又被捕下獄,史稱「烏台詩案」。因此案,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奉詔調往汝州。同年七月(一說八月),蘇軾自黃州赴汝州途中,經過金陵,恰逢江甯知府王勝之調任,因作此詞送別。傅藻《東坡紀年錄》:「元豐甲子七年,賞心亭送勝之作《漁家傲》。」王文誥《蘇詩總案》:「甲子八月,與王益柔游蔣山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