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軾 > 東坡樂府 | 上頁 下頁
南鄉子·春情


  晚景落瓊杯,照眼雲山翠作堆。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

  暮雨暗陽臺,亂灑高樓濕粉腮。一陣東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


  【注釋】

  ⑴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為單調,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雙調平韻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又名《好離鄉》、《蕉葉怨》等。

  ⑵晚景:指夕陽之景。景,日光。瓊杯:玉杯。

  ⑶照眼:耀眼。翠作堆:形容綠色之盛。

  ⑷岷峨(mín é):四川境內岷山山脈北支,峨眉山傍其南。而眉山距峨眉甚近,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鄉。

  ⑸淥醅(pēi):美酒。蒲萄:即葡萄。此處與「淥醅」均喻江水澄澈碧綠。李白《襄陽歌》:「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

  ⑹陽臺:地名,傳說在四川巫山。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此指歌女所處之所,亦即下句之歌台。

  ⑺粉腮:歌女的香腮。

  ⑻吹回:指風吹雨散。

  ⑼落照:落日之光。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元豐四年(1081),一題為「黃州臨皋亭作」。蘇軾因為寫詩揭露新法的弊端,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成為失去自由的罪人。到黃州後,他開始住在定惠院,以後又遷到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元豐四年春天的一個傍晚,詞人在臨皋亭上倚欄觀江,見落日斜照、春意盎然,又逢短暫的春雨令水天生出奇妙的景致,心神激蕩,便將這美好的景色記錄了下來,即成此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