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軾 > 東坡樂府 | 上頁 下頁 |
減字木蘭花·送別 |
|
玉觴無味,中有佳人千點淚。學道忘憂,一念還成不自由。 如今未見,歸去東園花似霰。一語相開,匹似當初本不來。 【注釋】 ⑴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減蘭。 ⑵天臺(tāi):山名,在浙江天臺縣北。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山)當鬥牛之分,上應台宿,故名「天臺」。主峰華頂海拔1133米。道教曾以天臺為南嶽衡山之佐理,佛教天臺宗亦發源於此。舊路:漢劉晨、阮肇兩凡人到天臺仙境去時經歷過的那條老路回到人間,再入仙境,比喻東坡曾在36歲時走進仕途,通判杭州,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稱走「舊路」。 ⑶劉郎:東漢劉晨和阮肇入天臺山采藥,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後劉重訪天臺山,舊蹤渺然。後世稱去而複來的人為「前度劉郎」。應恨:實為反語,名為遺恨,實是一種留戀心情。 ⑷別酒句: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裡傾倒。 ⑸陽關第四聲:《蘇軾文集》卷六七《記陽關第四聲》:舊傳陽關三疊,然今歌者,每句再疊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聲。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複節奏。餘在密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澠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此曲因以名為《渭城曲》或《陽關曲》。演唱時末時反復三遍,稱為陽關四聲。此曲成為歷代送行餞別的傳統音樂。 ⑹仙鄉:原指劉晨、阮肇天臺山仙境,這裡借喻官場。 ⑺只恐二句:獨怕朝廷因循拖時間,如劉、阮回來後已是兩百年了,見不到他入山之前所認識的人了。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詞人守杭州,三月初召入京,任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此詞為離任前自下塘起行,取道湖州至蘇州。宣德郎馬忠玉、好友劉季孫等在西湖餞行。席上,詞人作此詞贈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