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軾 > 東坡樂府 | 上頁 下頁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闋。此曲本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蓋莊宗作此詞,卒章雲:「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因取以為名雲。)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注釋】

  ⑴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韻一疊韻。

  ⑵雍熙塔:塔名,在泗州(今江蘇省盱眙縣境內)。清康熙初(1680),泗州沉陷於洪澤湖中,塔也隨之不復存在。

  ⑶闋:詞曲的一段或一首,這裡指詞。

  ⑷唐莊宗:五代時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曾作《憶仙姿》詞,原文是:「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⑸寄語:通常作轉告講,這裡是告訴之意。「語」作為記事當是浴時所說,但寫詞肯定是浴後之事,故用「寄語」。

  ⑹居士:一指信仰佛教而不出家為僧的人,二是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這裡指蘇軾自己,蘇軾在貶地黃州東坡居住,故稱東坡居士。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十二月十八日蘇軾調任汝州的途中,時蘇軾在泗州。蘇軾當年虛齡四十九歲,這一年是他的人生走向高峰的轉折年。作者在調任途中,當時應該是已意識到自己將被神宗皇帝重新起用。

  蘇軾是元豐二年(1079)蒙冤遭受「烏台詩案」,元豐三年(1080)二月一日到達到黃州貶所,四年後的元豐七年(1084)正月奉詔調往汝州的。此前,宋神宗曾多次準備起用蘇軾,都被大臣阻撓了。這次神宗皇帝親自寫詔把蘇軾調往汝州。蘇軾接詔之後,四月一日起,先遊覽了一圈,還在高安會見了他弟弟蘇轍。六月九日正式從黃州貶所乘船去汝州,順便送赴江西德興任縣尉的長子蘇邁到湖口,並游了石鐘山。七月回船當塗,過金陵(今江蘇南京),在金陵曾多次拜見王安石,相互唱和,停留了一個多月。八月到京口(今江蘇鎮江),九月在宜興買了田地,十月到揚州,十一月到楚州(今江蘇淮安),十二月一日抵達泗州,十八日,在泗州雍熙塔下的公共浴池洗浴,並寫下了兩首《如夢令》,此為其中之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