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蘇軾 | 上頁 下頁 |
水調歌頭·中秋 |
|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釋】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⑵達旦:到天亮。 ⑶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並稱「三蘇」。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⑸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台。 ⑹乘風:駕著風;憑藉風力。歸去:回到天上去。 ⑺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像中的仙宮。 ⑻不勝(shēng):經不住,承受不了。勝:承擔、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詩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弄:玩弄,欣賞。 ⑽何似:一說何時;何如,哪裡比得上。 ⑾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qǐ)戶:雕飾華麗的門窗。 ⑿何事:為什麼。 ⒀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⒁共:一起欣賞。嬋娟:本意指婦女姿態美好的樣子,這裡指月亮。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在密州時所作。蘇軾因與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熙甯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熙甯九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