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宋濂 | 上頁 下頁
明史·宋濂傳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華之潛溪人,至濂乃遷浦江。幼英敏強記,就學于聞人夢吉,通《五經》,複往從吳萊學。已,游柳貫、黃溍之門,兩人皆亟遜濂,自謂弗如。

  元至正中,薦授翰林編修,以親老辭不行,入龍門山著書。

  逾十餘年,太祖取婺州,召見濂。時已改寧越府,命知府王顯宗開郡學,因以濂及葉儀為《五經》師。明年三月,以李善長薦,與劉基、章溢、葉琛並征至應天,除江南儒學提舉,命授太子經,尋改起居注。

  濂長基一歲,皆起東南,負重名。基雄邁有奇氣,而濂自命儒者。基佐軍中謀議,濂亦首用文學受知,恒侍左右,備顧問。嘗召講《春秋左氏傳》,濂進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貶惡之書,苟能遵行,則賞罰適中,天下可定也。」太祖禦端門,口釋黃石公《三略》。濂曰:「《尚書》二《典》、三《謨》,帝王大經大法畢具,願留意講明之。」已,論賞賚,複曰:「得天下以人心為本。人心不固,雖金帛充牣,將焉用之。」太祖悉稱善。乙巳三月,乞歸省。太祖與太子並加勞賜。濂上箋謝,並奉書太子,勉以孝友敬恭、進德修業。太祖覽書大悅,召太子,為語書意,賜劄褒答,並令太子致書報焉。

  尋丁父憂。服除,召還。

  洪武二年詔修《元史》,命充總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學士。明年二月,儒士歐陽佑等采故元元統以後事蹟還朝,仍命濂等續修,六越月再成,賜金帛。是月,以失朝參,降編修。

  四年遷國子司業,坐考祀孔子禮不以時奏,謫安遠知縣,旋召為禮部主事。明年遷贊善大夫。是時,帝留意文治,徵召四方儒士張唯等數十人,擇其年少俊異者,皆擢編修,令入禁中文華堂肄業,命濂為之師。濂傅太子先後十餘年,凡一言動,皆以禮法諷勸,使歸於道,至有關政教及前代興亡事,必拱手曰:「當如是,不當如彼。」皇太子每斂容嘉納,言必稱師父雲。

  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議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討論達旦,曆據漢、唐故實,量其中而奏之。甘露屢降,帝問災祥之故。對曰:「受命不于天,於其人,休符不于祥,於其仁。《春秋》書異不書祥,為是故也。」

  皇從子文正得罪,濂曰:「文正固當死,陛下體親親之誼,置諸遠地則善矣。」

  車駕祀方丘,患心不甯,濂從容言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審能行之,則心清而身泰矣。」帝稱善者良久。

  嘗問以帝王之學,何書為要。濂舉《大學衍義》。乃命大書揭之殿兩廡壁。頃之禦西廡,諸大臣皆在,帝指《衍義》中司馬遷論黃、老事,命濂講析。講畢,因曰:「漢武溺方技謬悠之學,改文、景恭儉之風,民力既敝,然後嚴刑督之。人主誠以禮義治心,則邪說不入,以學校治民,則禍亂不興,刑罰非所先也。」問三代歷數及封疆廣狹,既備陳之,複曰:「三代治天下以仁義,故多歷年所。」又問:「三代以上,所讀何書?」對曰:「上古載籍未立,人不專講誦。君人者兼治教之責,率以躬行,則眾自化。」

  嘗奉制詠鷹,令七舉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帝忻然曰:「卿可謂善陳矣。」濂之隨事納忠,皆此類也。

  六年七月遷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贊善大夫。命與詹同、樂韶鳳修日曆,又與吳伯宗等修《寶訓》。九月定散官資階,給濂中順大夫,欲任以政事。辭曰:「臣無他長,待罪禁近足矣。」帝益重之。

  八年九月,從太子及秦、晉、楚、靖江四王講武中都。帝得輿圖《濠梁古跡》一卷,遣使賜太子,題其外,令濂詢訪,隨處言之。太子以示濂,因歷歷舉陳,隨事進說,甚有規益。

  濂性誠謹,官內庭久,未嘗訐人過。所居室,署「溫樹」。客問禁中語,即指示之。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書萬餘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於是帝廷譽之曰:「朕聞太上為聖,其次為賢,其次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嘗有一言之偽,誚一人之短,始終無二,非止君子,抑可謂賢矣。」每燕見,必設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復諮詢,常夜分乃罷。濂不能飲,帝嘗強之至三觴,行不成步。帝大歡樂。禦制《楚辭》一章,命詞臣賦《醉學士》詩。又嘗調甘露于湯,手酌以飲濂曰:「此能愈疾延年,願與卿共之。」又詔太子賜濂良馬,複為制《白馬歌》一章,亦命侍臣和焉。其寵待如此。

  九年進學士承旨知制誥,兼贊善如故。其明年致仕,賜《禦制文集》及綺帛,問濂年幾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曰:「藏此綺三十二年,作百歲衣可也。」濂頓首謝。又明年,來朝。

  十三年,長孫慎坐胡惟庸黨,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濂狀貌豐偉,美須髯,視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數字。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為文醇深演迤,與古作者並。在朝,郊社宗廟山川百神之典,朝會宴享律曆衣冠之制,四裔貢賦賞勞之儀,旁及元勳巨卿碑記刻石之辭,鹹以委濂,屢推為開國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後先相踵。外國貢使亦知其名,數問宋先生起居無恙否。高麗、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購文集。四方學者悉稱為「太史公」,不以姓氏。雖白首侍從,其勳業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禮樂製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其明年,卒於夔,年七十二。知事葉以從葬之蓮花山下。蜀獻王慕濂名,複移塋華陽城東。

  弘治九年,四川巡撫馬俊奏:「濂真儒翊運,述作可師,黼黻多功,輔導著績。久死遠戍,幽壤沉淪,乞加恤錄。」下禮部議,複其官,春秋祭葬所。

  正德中,追諡文憲。

  ***

  仲子璲最知名,字仲珩,善詩,尤工書法。洪武九年,以濂故,召為中書舍人。其兄子慎亦為儀禮序班。帝數試璲與慎,並教誡之。笑語濂曰:「卿為朕教太子諸王,朕亦教卿子孫矣。」濂行步艱,帝必命璲、慎扶掖之。祖孫父子,共官內庭,眾以為榮。慎坐罪,璲亦連坐,並死,家屬悉徙茂州。

  建文帝即位,追念濂興宗舊學,召璲子懌官翰林。

  永樂十年,濂孫坐奸党鄭公智外親,詔特宥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