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光 > 涑水記聞 | 上頁 下頁
三七七


  永樂既失守,夏國以書系矢,射于環慶境上,經略使盧秉棄之。虜乃更遣所得俘囚,齎書移牒以遺秉,秉不敢不以聞。其詞曰:

  十一月八日,夏國南都統星昴嵬名濟乃謹裁書致於安撫經略麾下:

  伏審統戎方面,久向英風,應慎撫綏,以副傾注。昨于兵役之際,提戈相軋,今以書問贄信,非變化曲折之不同,蓋各忠於所事,不得不如此耳。

  夫中國者,禮義之所從出,必動止猷為,不失其正。苟聽誣受間,肆詐窮兵,侵人之土疆,殘人之黎庶,是乖中國之體,豈不為夷狄之羞哉!

  昨朝廷暴驅甲兵,大行侵討,蓋天子與邊臣之議,謂夏國方守先誓,宜出不虞,五路進兵,一舉可定,遂有去年靈州之役、今秋永樂之戰。較其勝負,與夫前日之議為何如哉?且中國祖宗之世,于夏國非不經營之。五路窮討之策既嘗施之矣,諸邊肆撓之謀亦嘗用之矣,知僥倖之無成,故終歸樂天事小之道。兼夏國提封一萬里,帶甲數十萬,西連於闐,作我歡鄰,北有大燕,為我強援。今與中國乘隙伺便,角力競鬥,雖十年豈得休息哉?即念天民無辜,被茲塗炭之苦,孟子所謂未有好殺能得志於天下也。況夏國主上自朝廷見伐之後,夙宵興念,謂自祖先之世,於今八十餘年,臣事中朝,恩禮無所虧,貢聘無所怠,何期天子一朝見怒,舉兵來伐?令膏血生民,剿戮師旅,傷和氣,致凶年,覆亡之由,發不旋踵,朝廷豈不恤哉?蓋邊臣幸功,上聽致惑,使祖宗之盟既沮,君臣之分不交。載省厥由,悵然何已。濟乃遂探主意,得移音翰。

  伏惟經略以長才結上知,以沉謀幹西事,故生民之利病,宗社之安危,皆得別白而言之。至於魯國之憂不在顓臾,而隋室之變生於玄感,此皆明智已得於胸中,不待言而後諭也。方今解天下之倒懸,必假英才钜德,經略何不進讜言、排邪議,使朝廷與夏國歡和如初,生民重睹太平,甯有意也?倘如此,則非唯敝國蒙幸,實天下之大惠也。意鯁詞直,塵瀆安撫經略麾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