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秦觀 > 秦觀文選 | 上頁 下頁
高無悔所藏尺牘跋尾


  (案:原題為《高無悔跋尾》)

  無悔將家子,為人沉鷙,有奇略,習知邊事。結髮與羌人戰,大小數十遇,未嘗敗北,斬級捕虜獲牛馬橐駝動以萬計。與其兄館使皆為邊人所推,號「二高」雲。

  元豐五年,延帥與二詔使城永樂,問於無悔。對曰:「永樂,羌人必爭之地,而無險阻,無水泉,一日寇至,何以能守?」詔使大怒,以為沮議,遣歸延安。既城永樂,羌人數十萬奄至,城中戍者才三萬人。館使謂詔使曰:「虜眾十倍於我,若其盡至,不可當也。我嘗破其眾於無定河川,今前隊囂甚,有懼我心,及未定擊之,雖眾可走。」詔使不許,曰:「王者之師,不鼓不成列。」館使以足頓地曰:「事去矣!」已而城外圍數重,諸將出戰,無生還者。俄奪我水寨,城中穿井數十,皆不獲泉。士卒饑渴困甚,不能執兵,城遂陷,二詔使及館使皆死之。於是議者皆以「二高」料敵,有古良將之風,惜乎詔使之不能用也。

  元祐二年,余為汝南學官,被詔至京師,以疾歸。無悔亦以失邊帥意,徙內地,鈐轄此郡兵馬。相從于城東古寺,日飲無何,絕口不掛時事。餘酒酣,悲歌聲震林木。無悔目熟視,發上衝冠。人多怪之,餘二人者自若也。

  無悔一日出諸公所與尺牘,自韓魏公以下百餘番,屬餘跋尾。余欣然濡筆,因以永樂之事載之,庶幾見諸公所以稱道無悔者,非虛語也。

  【創作背景】

  此跋作於元祐二年(1087)。高無悔,名永亨,先世為綏州人,後家居清澗。其兄高永能,字君舉,因戰功授甯州刺史,進四方館使、榮州團練使。元豐五年,延州帥沈括欲築永樂城,神宗命徐禧與內侍李舜舉往助其事。二詔使贊同沈括的意見,高無悔反對,據理力爭:「城小人寡,又無水,不可守。」徐禧以為泄眾人氣,欲斬之,後經勸阻送延州獄。夏兵二十萬進攻永樂城,高永能建議乘其未佈陣而擊之,徐禧曰:「爾何知,王師不鼓不成列。」結果宋師潰敗,城陷,徐禧、李舜舉、高永能陣亡。無悔出獄後,鈐轄蔡州兵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