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歐陽修 > 歐陽修奏議 | 上頁 下頁
論乞廷議元昊通和事狀


  〈慶曆三年〉

  右臣近有奏論,今後軍國大事不須秘密,請集百官廷議。近聞元昊再遣使人將至闕下,和之與否,決在此行。竊計廟謀,合思成算,臣謂此最大事也,天下安危系之。今公卿、士大夫愛君憂國者,人人各為陛下深思極慮,惟恐廟堂之失策,遂落夷狄之奸謀,眾口云云,各有論議。一曰天下困矣,不和則力不能支,少屈就之,可以紓患。一曰羌夷險詐,雖和而不敢罷兵,則與不和無異,是空包屈就之羞,全無紓患之實。一曰自屈志講和之後,退而休息,練兵訓卒,以為後圖。然此亦必不能者,只以河朔之事可知。蓋慮才和之後,便忘發憤,因循弛廢,為患轉深。一曰縱使元昊複臣,西邊減費,不弛武備,不忘後圖,然猶有大可憂者,北戎將攬通和之事以為己功,過有邀求,遂興兵革,是暫息小患于關西,複生大患于河北。

  臣忝為耳目之官,見國有大事,旁采外論,所聞如此異同,然大抵皆謂就和則難,不和則易,不和則害少,和則害多。然臣又不知朝廷之意,其議雲何?臣見漢唐故事、祖宗舊制,大事必須廷議。蓋以朝廷示廣大,不欲自狹;謀臣思公共,不敢自強。故舉事多臧,眾心皆服。伏思國家自兵興興兵以來,常秘大事,初欲隱藏護惜,不使人知,及其處置乖違,豈能掩蔽?臣謂莫若采大公之議,收眾善之謀,待其都無所長,自用廟謀未晚。其元昊請和一事,伏乞於使人未至之前,集百官廷議。臣只自朝夕以來,諸處詢訪,已聞眾說如此。若使並集於廷,各陳所見,必有長策,以裨萬一。謹具狀奏聞,伏候敕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