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歐陽修 > 崇文總目敘釋 | 上頁 下頁
易類


  前史謂秦焚三代之書,《易》以蔔筮而得不焚,及漢募群書,類多散逸,而《易》以故最完。及學者傳之,遂分為三:一曰田何之《易》,始自子夏,傳之孔子,卦、象、爻、彖與文言、說卦等,離為十二篇,而說者自為章句,《易》之本經也。二曰焦贛之《易》,無所師授,自言得之隱者,第述陰陽災異之言,不類聖人之經。三曰費直之《易》,亦無師授,專以象、彖、文言等參解卦爻。凡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氏始。田何之學,施、孟、梁丘之徒最盛。費氏初微,止傳民間。至後漢時,陳元、鄭眾、康成之徒皆學費氏,費氏興而田學遂息,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其本。及王弼為注,亦用卦、象相雜之經。自晉已後,弼學獨行,遂傳至今。然《易》比五經,其來最遠。自伏羲畫卦,下更三代,別為《三易》。其變卦五十有六,命名皆殊。至於七、八、九、六、筮占之法亦異。周之末世,夏、商之《易》已亡。漢初雖有《歸藏》,已非古經,今書三篇,莫可究矣。獨有《周易》,時更三聖,世曆三古,雖說者各自名家,而聖人法天地之縕則具存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