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馬致遠 > 馬致遠散曲集 | 上頁 下頁 |
越調·天淨沙·秋思 |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作者異議(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對於《天淨沙·秋思》,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為是「元人馬東籬《天淨沙》小令也。」而在之後創作《宋元戲曲考·元劇之文章》的時候改變了看法,認為「此詞《庶齋老學叢談》及元刊《樂府新聲》均不著名氏,《堯山堂外紀》以為馬致遠撰,朱竹垞《詞綜》仍之,不知何據」,故馬致遠是否即《天淨沙·秋思》的作者有待商榷。 對歷代收存《天淨沙·秋思》的各種專集著作和馬致遠的作品考察可知: ㈠最早收存《天淨沙·秋思》的當是元代無名氏編選的《梨園按試樂府新聲》,而在該集裡,只要作品的作者可考,一定注明作者名氏,但《天淨沙·秋思》在該集裡並未注明作者,可知該集成書時《天淨沙·秋思》的作者已經不可考。而如果《天淨沙·秋思》確實是元代戲曲家馬致遠所作,該集成書時就不可能因年代久遠而致使作者湮沒,則《梨園按試樂府新聲》所收《天淨沙·秋思》非元代戲曲家馬致遠所作。 ㈡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中也著錄了《天淨沙·秋思》,並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未提及作者是誰。而周德清對元代戲曲家馬致遠是極為推崇的,如果《天淨沙·秋思》真為元代戲曲家馬致遠所作,那麼,周德清絕對不會不知道,更不可能任意剝奪他的創作權。況且周德清又是曲學專家,《中原音韻》更是一部權威的曲學專著。因此,《中原音韻》所收《天淨沙·秋思》亦非元代戲曲家馬致遠所作。 ㈢元代盛如梓的《庶齋老學叢談》中則曾經收錄過一組《天淨沙》小令,共三首,其中第一首為:「瘦藤老樹昏鴉,遠山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斜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前有序稱:「北方士友,傳沙漠小詞三闋,頗能狀其景。」但未提及作者是誰。而《歷代詩餘》和《詞綜》所引《庶齋老學叢談》稱:「『人家』作『平沙』,『西風』作『淒風』。」與序所謂的「沙漠小詞」相吻合,則可知這確實可稱為狀「沙漠」的作品。且盛如梓曾仕于宋,是由宋入元的南宋遺民,至少比馬致遠年長二十年,而其時這組小令在「北方士友」中流傳,南宋遺民盛如梓將之收入《庶齋老學叢談》,則這組小令斷非元代戲曲家馬致遠所作。 ㈣明代張祿《詞林摘豔》(有嘉靖四年刊本)選錄了《天淨沙·秋思》,並標明是無名氏所作,則至遲在《詞林摘豔》成書時《天淨沙·秋思》是沒有作者的。 ㈤萬曆年間,蔣一葵的《堯山堂外紀》首次將《天淨沙·秋思》的作者定為馬致遠。這一記載對後世影響很大,以至於在現代幾乎獲得了普遍的認可。但《堯山堂外紀》之說並無證據。 ㈥在馬致遠的全部小令中,大多數與所屬宮調的情緒色彩相符。在宮調中,「越調宜陶寫冷笑」,《天淨沙·秋思》屬於「越調」,卻一味「感歎傷怨」,並非「陶寫冷笑」。同時,馬致遠小令的內容一般是唱和酬答、詠物言志、感慨身世、神仙道化幾個方面,像寫羈旅行役、思鄉戀家這類題材的作品,除《天淨沙·秋思》外別無匹儔。 總而言之,就歷代收存《天淨沙·秋思》的各種專集著作和馬致遠的作品來看,《天淨沙·秋思》非馬致遠所作是可以肯定的。而根據元代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中的記載及其他有關資料來看,《天淨沙·秋思》的作者可能是金元間的馬寅(字致遠)。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