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劉禹錫 | 上頁 下頁
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注釋】

  1.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藥,後以木芍藥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後,但在唐前,已見於記載。

  2.庭前芍藥:喻指宦官、權貴。芍藥: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初夏開花,形狀與牡丹相似。妖無格:妖嬈美麗,但缺乏標格。妖:豔麗、嫵媚。格:骨格。無格指格調不高。鄭虔《胡本草》:「芍藥,一名沒骨花。」牡丹別名「木芍藥」,芍藥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故作者稱其「無格」。

  3.芙蕖(qú):荷花的別名。《爾雅·釋草》:「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別名芙蓉,江東呼荷。」

  4.國色:傾國傾城之美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貴美豔、儀態萬千。李濬《松窗雜錄》:「上頗好詩,因問脩己曰:『今京邑傳唱牡丹花詩,誰為首出?』脩己對曰:『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李正封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上聞之,嗟賞移時。」吳鋼、張天池《劉禹錫詩文選注》認為此為作者用來喻指革新人士。

  5.「花開」句:說明唐代觀賞牡丹風氣極盛。李肇《唐國史補》:「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萬者。元和末,韓令始至長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豈效兒女子耶!』」

  【創作背景】

  牡丹是中國特產的名花,春末開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時始從汾晉(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時猶視為珍品。此詩即寫唐人賞牡丹的盛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