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羅隱 | 上頁 下頁
羅隱簡介


  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諫,號江東生。餘杭(今浙江餘杭)人。本名橫,20歲應進士舉,十次不中,遂改名羅隱。

  太和七年(833年)出生,其貌不揚,「鄉音乖刺」,「恃才忽睨。眾頗憎忌」,不為公卿所喜,科舉屢屢不中。鹹通十一年(870年)從事湖南淮潤,但無所成。光啟三年(887年)歸江東,窮愁潦倒,55歲時成為錢鏐幕僚。累官錢塘令、鎮海軍掌書記、節度判官、鹽鐵發運副使、著作佐郎,奏授司勳郎,仍狂傲不改,不過錢鏐不以為忤。朱全忠曾以羅隱為諫議大夫,被羅隱回絕。羅紹威後來歸附後樑,大力推薦羅隱,表薦為給事中,這時錢鏐已向朱溫稱臣,羅隱只好答應。開平三年卒於錢塘,享年77歲,世稱羅給事。著《江東甲乙集》、《淮南寓言》及《讒書》、《後集》並行於世。有子羅塞翁,善畫羊,世罕有其跡,曾為孫沔收藏。

  《唐才子傳》說他「詩文凡以譏刺為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其詩風在晚唐屬￿淺易明暢一派,善於提煉民間口語,讀來有如白話,如「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自遣》)、「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蜂》)、「一炷清香一縷煙,灶君今日上青天。天公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送灶君》)有詩集《甲乙集》傳世。清人輯有《羅昭諫集》。近人汪德振著有《羅隱年譜》。

  沈崧在《羅給事墓誌》說羅隱「齠年夙慧,稚齒能文」,長大後「泉湧詞源,雲橫筆陣」、「名宣寓縣、譽播寰區。」民間傳說羅隱出口成讖,言出必應,「討飯骨頭皇帝口」。

  ***

  《五代史補》:「羅隱在科場,恃才傲物,尤為公卿所惡,故六舉不第。」


  【簡介二】

  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橫,字昭諫,世稱羅給事,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陽新登)人。

  自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開始的十二三年裡,總共參加了十多次進士試,全部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並因此改名羅隱。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887年),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五代後樑開平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去世。

  羅隱著有《讒書》及《兩同書》(《太平兩同書》)等。前者對當時社會進行的揭露和批判相當深刻,有很強的戰鬥性;後者提出「仁政」,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詩集有《甲乙集》,亦頗有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於民間流傳頗廣。

  ***

  羅隱於大和七年(833年)正月二十三日出生於杭州新城。原名羅橫,字昭諫,後改名隱,自號江東生。小時候便在鄉里以才學出名。他的詩和文章都為世人所推崇,與另外兩個同族羅虯、羅鄴合稱「三羅」。

  大中十二年(858年)由江西南康取解,途經江陵拜見丞相白敏中,時為嚴冬。年底到京師。

  大中十三年(859年)初開始應進士試,落第後北遊同州、夏州等地。

  自此羅隱連考了七年都榜上無名,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雖然屢敗屢戰,但最終還是鎩羽而歸,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史稱「十上不第」。並因此改名隱。

  鹹通二年(861年)前後遊河中府、晉州等地。

  鹹通三年(862年),羅隱困居長安。

  鹹通八年(867年),居長安,完成《讒書》五卷。

  鹹通九年(868年),羅隱在蘇州、越州等地,因龐勳之亂未能進京赴次年春試。

  鹹通十一年(870年)夏秋,一直在河中府(蒲津)參加秋試取解。

  鹹通十二年(871年)春禮部試失利後上書湖南觀察使於瑰求職,當年夏得衡陽縣主簿。冬十月,乞假東歸,途中作《湘南應用集序》。

  鹹通十三年(872年),東歸途中作《贈妓雲英》。

  乾符元年(874年)春,離開長安東游大樑(今開封),在大樑一帶流落二年。

  乾符三年(876年)在京兆府秋試入「十等第」,但罷舉未參加乾符四年(877年)禮部春試,可能是因為父親病故,回鄉丁憂。

  乾符四年(877年)又入京兆府「十等第」。

  乾符五年(878年)春落第後南游夏口(今武漢)、蘄州(今湖北蘄春),有《投前夏口韋尚書啟》《投蘄州裴員外》文及《送蘄州裴員外》詩,後東歸。

  乾符六年(879年)長江以北已被黃巢起義軍兵所據。

  廣明元年(880年)北上受阻,與宗人羅鄂、羅鄴及杜荀鶴、張喬等人一起隱居池州九華山。《唐詩紀事》所謂「廣明中,池守竇潏,營墅居之」,是謂池州刺史專門營造別墅供羅隱居住。

  中和三年(883年),羅隱離開池州,遊鄭州等地。

  中和三年(884年),投鎮海節度使周寶,在潤州(今鎮江)期間,與僧處默交遊,送王蘊任蘇州刺史。

  光啟三年(887年),歸江東,投靠杭州刺史錢鏐,任錢塘令,拜著作佐郎。

  景福二年(893年),錢鏐充鎮海軍節度使後,征任羅隱為鎮海軍掌書記。

  乾寧四年(897年),羅隱代武肅王錢鏐草謝賜鐵券表。

  光化三年(900年),羅隱任鎮海軍觀察判官。

  天祐元年(904年),羅隱奉吳越王錢鏐命,從瑞安乘木船而上溯江口,步行至莒江滌頭村(今屬泰順縣新浦鄉)尋訪寓賢吳畦(原平章事諫議大夫)出山輔政。此為飛雲江瑞安至泰順江口航運最早一次記載。

  天祐三年(906年),轉司勳郎中,充鎮海節度判官。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唐亡。羅隱曾勸說錢鏐舉兵討梁,未能用。羅隱約在此後正式受籙入道。梁以諫議大夫征隱入朝,不就。

  後樑開平二年(908年),錢鏐表授羅隱吳越國給事中。此年前後與羅袞唱和。

  後樑開平三年(909年),遷鹽鐵發運使。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