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壽民 > 蜀山劍俠新傳 | 上頁 下頁 |
九六 |
|
良箴自不過意,脫口答道:「七哥癡情,我非不知;七嫂厚愛,我更感謝。無如薄柳之姿,好些難言。既蒙你夫妻盛意,如能出困,以後無不遵命。」 話方說完,一幢金霞已將二妖裡住,連聲也未出便即了帳!隨見清菬飛來。為了妖人死得太快,良箴看出破綻;但已不能反悔,只得答應與清菬夫妻一同歸去。因清菬前生行七,故此等稱呼。三人談了一陣,因明日便是正日,本想回船一行,等齊、彭、孫諸人回船,同往洞庭飛去,正是時候;不料巧助空曉,免去大難。 令賢、寶玲正聽得有興頭上,忽聽清菬呼喚,趕上一問。清菬說:「西洞庭鬥法已經開始,因內有兩個強敵,率了同黨還未到來,不宜先往。可將這包裡帶回船去,告知吳桐,就在當地停船,不必開入太湖。各位叔伯嬸娘,如有人回,請在明日午後起身,趕往莫厘峰,便不誤事。我們四人明日黃昏後始往應敵,現往天平、鄧尉諸山一遊,事完再回船去。」 蘊華接口笑道:「天平無甚意思,元墓梅花早已過時,我不想去了。」 良箴道:「二嫂不去,多麼掃興,我們也都回船去吧。」 清菬道:「說得好好,如何又改?二嫂還是去吧!」 蘊華原想李氏夫妻三人再世重逢,必有話說,又想先通知毓桐等一聲,聞言只得罷了。齊、孫二女領命,接過包裡匆勿飛回,見船停在橫涇左近。上船一問,才知齊良、彭勃途中遇到一位前輩女仙;得知敵勢頗盛,為恐有失,己先往莫厘峰趕去。 孫同康夫妻游杭未回,二女年輕喜事,把話說完便想起身。被吳桐強行勸阻,說:「大師伯行時,曾說明日之事十分兇險,吩咐轉告二位師妹,最好不去。就去,也要在明日午後起身,萬不可早。四師叔必快回來,何不在船上略進飲食,等過今晚,明早見了四叔師嬸,請示之後再走?」 二女素孝,令賢尤其不肯違背父命;又想起空曉贈寶時所說之言,去了也只旁觀,不能出手,便止前念,並勸寶玲後去。初意的期將到,同康夫妻必要先回;那知等到次日傍午,均無影蹤。令賢還好,寶玲早忍不住幾次催走。 吳桐事前原奉齊良之命,說孫同康夫妻在西湖北高峰追一敵人,已先趕住西洞庭。所遇女仙,乃神尼芬陀門人楊瑾;往蘇州省親,途中路遇齋、彭二人。奉有機宜,說齊、孫二女持有空曉所贈天星球、歸元旛,到時必能成功;但是早去無用,並還有害,最好在午時左近起身。見時已近午,寶玲堅執欲往,吳桐也說不再強勸。二女隨同起身,往太湖飛去。 剛一飛過胥口,便見三萬六千頃的太湖巨浸呈現腳底,碧波浩瀚,渺無際涯;那七十二峰,峰巒起伏,宛如無數翠玉屏風,羅列湖上。加上雲白天青,日麗風和;把袂淩虛,憑臨下界,越令人心曠神怡,眼界為寬,二女俱都高興非常。 那鬥法之處,名為莫厘峰,實是峰後另一荒山。洞庭諸峰大部地脈膏腴,山石靈秀;獨此一山景物荒寒,寸草不生,中隔洪流,水勢特急。故老相傳,下有蛟龍窟宅;時有暴風雷雨起自山中,隔水遙望,整座山頭均為為雲霧籠罩,雷電交鳴。水這面卻是風日晴美,平波無驚,即此己是駭怪。 中間曾有膽大山民前往探險,見當地全山皆石,不見寸土;內有一條深谷,峭壁之下地廣百丈,下有深潭,水色如墨。壁間更有兩洞,離地頗高,洞前各有凸崖平出。崖前兩峰對峙,玲瓏峭拔,宛如朵雲撐空,自地升起;再進便為峰崖所阻,不能飛渡。 山民方想入洞探看,忽聽洞中異聲洪烈;宛如風雷暴發,地底也震撼起來,不敢停留,連忙跑回。剛出穀口,便起狂風。已顧身後,沙石驚飛;塵霧影裡,似有鱗甲影子閃動,不由亡魂皆冒,鼠竄而回。二次再去,又見谷中石峰上,盤著一段金鱗閃閃的怪物,不見首尾,又嚇得逃了回來,由此無人敢去。傳說既久,怪話越多,所以全山荒涼,並無人家。 這次鬥法,五友中的郝子美惟恐誤傷山民,特意選此冷僻之區,二女早聽說過。因所聞知是在西山一帶,並未去過;及至飛近西山上空,盤空下視,只見岳列峰羅,由空下望,只有低昂大小之分,不知何處才是。湖面上風帆點點,漁歌互唱,山中人家均在栽培果樹;到處安靜幽蔽景象,不見一點爭鬥形跡。 心中奇怪,二女便往西山隱形下降;本意想尋山民,打聽莫厘峰所在。望見側面現出一片山崖,崖腳有一大崖;崖前似有一道青光,一閃即隱。心想連日各位尊長均說此行兇險,二女只可旁觀,尚須謹慎,出手不得;以免照顧不到,為敵所傷等語。昨日三叔伯令送包裡回船時,神情可疑;吳師兄又再三勸阻,唯恐我們贍大多事,不特所說時間不對,連地點也是假的,否則怎會尋他不見? 心念才動,微聞對面破空之聲;日光之下,下面洞口又有兩道遁光,一閃不見。二女知已飛入洞內,暗忖這一會,前後至少已有三人飛進,事情無此巧法,莫要就在這裡。原命未申之交起身來此,所說如真,此時尚早,反正尋他不見,何不前往一探?略一商量,便往崖前飛去。到地一看,洞上刻有「第九洞天」四個大字,才知那地方竟是道籍相傳的林屋洞入口。 二女久聞此洞素為仙靈隱跡之所,洞有三門,洞會一穴;中有石室、銀房、金庭、玉柱等靈景。當周朝時,吳王闔閭曾命靈威丈人入探,在洞中得判三卷素書;待了七十日,將副冊帶出。本意想渡吳王成道,嗣見吳王執迷不悟,藉故退隱,潛入洞中修煉,道成仙去。 古今學道之士,連同好遊的人,入洞前往查探的不知多少。無如那洞,自從靈威丈人隱居,惟恐吳王命人尋他,前半洞徑多已封閉,變易形態。洞口一帶又仄又低,約有三裡多長;險仄難行,遍地泥汙,幽腐之氣觸鼻難聞,更有蛇獸潛伏其內,不能再進。洞中岐路又多,雖有幾個深入的,不是糧盡路險,無法前行;便是誤走古昔靈威丈人曾經封閉的正面入口,遇到石壁阻路,以為到了盡頭,廢然而退。 二女聽父師老輩說,兩和暘穀洞,均經前古列仙封閉,無路可通;只丙洞環有一條形如螺旋的仄徑,可以通行,並還可以繞到暘谷洞後全庭廣場。再往前走,一路可通長沙巴陵湖,一路可通琅琊東武縣。此外大小洞徑甚多,東吳名山大多通連,最廣大的地方,竟達數百畝方圓。其中千萬年來所積成的鐘乳石筍,多發奇光;照得當地明如白晝,景物雄奇瑰麗,不可方物。雙方如在洞中鬥法,決不致驚動俗人耳目,並使誤傷。昭此情事,分明就在洞內鬥法;惟恐自己年輕犯險,藉故支開,不令前往。 竇玲便和令賢商量,定要入內一探。令賢卻主慎重,說:「空曉所贈之寶關係勝敗,假如不令我二人前往,必有話說。再者,三叔向無虛言,又是尊長;不許參加,盡可說明,何須支吾?此洞素為仙靈窟宅,適見遁光只有一道,似是旁門中人;焉知不是原居洞中的主人由外新回?我們不過人地生疏,此時尚早,還是照著三叔所說,飛空查看,必能尋到。」 寶玲固執不聽。令賢一想:也許不到時候,雙方還未出手,故此不見蹤跡;本不須忙,這等道家有名勝地,就便遊玩一回也好。便同飛進。見那洞口高才五尺,寬僅丈許,遍地汙濕,其滑如油,前途黑沉沉的,也不知有多深。遁光過處,蝙蝠亂飛,一陣陣的冷風對面吹來,電氣甚重。從來所見洞府,無一處是這樣昏黑污穢情景;如非先見遁光飛人,決不相信內裡會有傳說中的那樣靈境仙跡。洞徑又多險峻仄狹,有的地方僅能側肩低頭而過。前行的三數裡,地勢漸寬,但也無甚奇處,濕泥地底還有蛇獸盤伏之跡。再往前走,便到盡頭,那地方乃是一間四五丈高大的石室。 二女本是循徑前行,途中並未見歧路,一賭氣放出遁光一看;三面俱是石壁,只盡頭處壁上有一偏斜裂縫,寬只尺許,為壁間石塊所掩,不近前留神細看,決看不出內裡可以通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