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壽民 > 蜀山劍俠新傳 | 上頁 下頁
二二


  孫同康也知二老假手自己殺二妖人,既恐去晚,人看不著;又恐下手外行。半晌未聽崖上動靜,不知人去與否?不要惹出亂子,或將到手神物失去,豈不太糟?表面鎮靜,心實著急。聞言一想,情理甚對,恩師命己立功,決無見棄之理。心中一定,再看黃衣人,在光幢中雖仍施邪法抗拒,滿身妖光也未減退;看去神情狼狽,威焰己殺。大約看明自己行徑,將要於他不利;一手運用法寶飛劍,與環身光霞相抗,一手頻頻抽空連搖,滿面惶急乞憐之色。知他險詐非常,自然不肯上當。便即默念符印,把手劍一緊,朝前剌去。

  因見光幢強烈,妖人周身俱有煙光環繞,本拿不定能否刺人;不料那劍竟是威力神妙,隨心運用,劍光芒尾突然暴伸出好幾丈,直往光幢中刺人。黃衣人頭立被斬斷,緊跟屍腔裡飛起一條黑影,周身俱有煙光環繞,似要突圍遁去。再聽紫衣人厲聲急叫;「黑影是他元神,萬萬放逃不得。」

  他心裡一急,舉劍便撩。同時光幢連閃兩閃,忽然爆裂,只聽震天價一聲響,震過處,連黑影和影外光煙一齊消滅。妖人屍骨也自無蹤。

  孫同康驟出不意,倒被嚇一跳。正自驚疑,滿地查看,忽又聽紫衣人喊道:「此賊已形神俱滅。想不到白陽禁制如此厲害,連所用法寶也全毀去。我總算因禍得福。此時苦痛難禁,雖還有話,也無心說,請就下手吧。」

  孫同康依言走過,憐他神情苦痛,也未及盤問有什麼話,未顧得說,隨口答道:「我向來言行如一,現在砍你腰腹之間,決不傷你元神,放從容些便了。」

  說罷,遠遠一劍揮去。紫衣人聞言,面帶感激,似有什麼話說;未及開口,只說得一個「你」

  字,劍光已攔腰而過,上半身立被腰斬,往後便倒。血光飛濺中,也是一條人影飛起。孫同康恐那陰索作怪,忙照所傳,一劍砍下。果然人影一現,陰索也由下半身向上飛起,形似一條粗如人臂的黑氣,勢力也頗急驟。這一劍,恰好迎頭砍中,分裂為二,隱聞嘔嘔鬼叫之聲。

  孫同康更不敢怠慢,一緊手中劍,又往橫裡砍去,陰索勢大衰減。似這樣連砍了好幾個十字,終於影滅煙消。紫衣人元神,只在空中略為拜謝,即便飛逝;下半屍身,也被劍光掃成一灘血肉。

  孫同康趕過去,滿擬遺物必多,那知並無長物,只那寶鏟尚在。由上半截屍身後拿起一看,青光已在紫衣人死前隱去,通體長約二尺,除形制奇古,鏟柄上刻有好些符篆外,鏽痕斑斕,並無他異。連用手揮動,也未見有光華現出。适才曾目睹它的神妙,二妖人便為此寶爭殺送命,料非常物,可惜志了問明用法。

  心念才動,猛想起崖上有仙師,這此時不聽動靜,莫又離去?他心中一急,立即尋路,往崖上走去。又想起妖人不問多惡,自己總算得了他的法寶;似此血肉狼籍,任其自膏獸腹,心有未安。既蒙恩師垂青,決不以此片刻見棄,略為盤算,便又回身。那劍削石如松,便在存屍之所,用劍掘起一塊大石條;再往下面掘成坦穴,將殘屍用樹幹撥入擺好,石壓其上。

  孫同康忙了半個時辰,才漸停當。又取些泥土去填四面縫隙。心中惶急,手腳並用,想早辦完,拜見仙師。

  忽聽身後有一少女說道:「無須著急,白、朱兩道友已赴川逢青螺峪,人早離去;否則白道友最是疾惡,也不容妖人元神遁走。我因你尚未往峨媚拜師,身佩白陽仙劍,不知運用;那黃衣妖人邪法甚高,既恐白陽禁法萬一有什麼疏忽,吃乘隙遁出加害,你非其敵;更恐你走到路上,在未有仙緣遇合以前,將此劍和玄門至寶青乙鏟失去。恰巧閑中無事,把朱道友留與你的柬帖要來,暗中監防。果然見你不特根骨頗好,心地尤為謹厚,無怪朱道友格外垂青。」

  「你那朋友,因你巧服白陽真人靈穴保藏的籃田玉寶,在下面洞中昏臥了數日;他尋遍五乳峰少林寺等處,不見蹤跡,無心遇到堰師盜窟中漏網的妖人,正在危急;值我來訪白、朱二友,無心相遇,方得脫險;現已另有遇合,入川尋師去了。你不必相見,我略為指點之後,無須留此,可照此柬帖往四川去罷。」

  孫同康早聽出是先前指點自己的少女口音。及至聞聲回顧,見那少女,看去年只士六七歲,容顏美秀,宛如良玉明珠,光豔照人,另具靜穆高華之致。穿著一身淡黃色的道裝,非絲非葛,薄如蟬翼,軟細光滑,好看極了。聽口氣,是和朱、白二老同輩,那裡還敢看第二眼,早已拜倒在地。聞言先頗失望,嗣聽命他入川尋師,並還賜有柬帖,心方一喜,少女已取一東帖,遞過道:「你請起來,我雖與你將來師長都是兩生舊父,但和你一般同門師姊也頗有交往,無須太謙。」

  孫同康依言稱謝,接柬起立,恭身請問仙諱。

  少女笑道:「我名楊瑾,前生名叫淩雪鴻,乃川邊倚天崖龍象庵芬陀大師弟子。六、七十年前,與白、朱二老至交。今生重返師門,雖因一願未了,不曾祝發,已然皈依我佛,與二老並不常見。此來有事,與白道友商量;無心相值,也是前緣。我最喜忠實純善之士,適見你不戮妖魂,許人自新,心慈面軟,言諾無違,頗合我意,因此暫留指點。」

  「二老一名追雲叟白穀逸,一名矮叟朱梅,便是引你得劍的矮瘦老頭。昔年嵩山二老威鎮群邪,自我前生開元寺兵解坐化,二老便離開此山;白道友往來衡山、九華兩地,朱道友在四川灌縣青城山金鞭崖,開山重建青城派,均是前輩劍仙中有數人物。你們前兩生原是五個異性骨肉,已然巧遇仙緣,拜在蛾媚派一位名宿門下;只因一件無心大錯,逐出師門。此時一般同道均覺此事不能盡怪你們,認為處罰得太重了些,朱道友更為此力爭。無如令師風火道人吳元智性情剛愎,聽了別人幾句閑言,一時負氣,不准人情。內中一人,見師父決絕,事由他起,銳身任過,當時自刎;餘人平日誓共死生,見此慘狀,一同自殺。」

  「此時你們對頭所派質問的人,隱身窺伺,尚還未去。你五人入道不久,元魂未固,一離當地,必為所傷。幸而現在峨媚派教祖齊道友在座,早就算出前因,有了準備,立用神光將五魂護住。朱道友更是氣憤熱心,當眾聲言,非保五人重返峨媚,拜在齊道友門下不可。」

  為此,你們一轉世,他便約了白道友,隨時暗中照應引渡。

  無如你五人前世運數未終;拜師以前又多娶妻生子,情分甚好,各有前因。第一世難求深造,固吳道友此時在峨媚派中,功力稍弱,一半也為了這些世情牽累;五人又是同居一家,死訊傳到,妻子全家隨以死殉。鬧得一面是世情糾纏,分割不開;一面是夙世強仇,難於應付。雖杖二老相助,終於冤孽相尋,未等蛾媚開府,引渡入山,便受仇敵暗算,全數遭難。死時情形更是壯烈。

  「朱道友偶然疏忽,趕救不及,本在悔惜;偏又遇著吳道友,說你們世緣難淨,無法造就,二老只是徒勞,語多譏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