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漁 > 閒情偶記·詞曲部 | 上頁 下頁 |
少用方言 |
|
填詞中方言之多,莫過於《西廂》一種,其餘今詞古曲,在在有之。非止詞曲,即《四書》之中,《孟子》一書亦有方言,天下不知而予獨知之,予讀《孟子》五十餘年不知,而今知之,請先畢其說。 兒時讀「自反而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觀朱注雲:「褐,賤者之服;寬博,寬大之衣。」心甚惑之。因生南方,南方衣褐者寡,間有服者,強半富貴之家,名雖褐而實則絨也。因訊蒙師,謂褐乃貴人之衣,胡雲賤者之服?既雲賤矣,則當從約,短一尺,省一尺購辦之資,少一寸,免一寸縫紉之力,胡不窄小其制而反寬大其形,是何以故?師默然不答,再詢,則顧左右而言他。具此狐疑,數十年未解。及近游秦塞,見其土著之民,人人衣褐,無論絲羅罕覯,即見一二衣布者,亦類空谷足音。因地寒不毛,止以牧養自活,織牛羊之毛以為衣,又皆粗而不密,其形似毯,誠哉其為賤者之服,非若南方貴人之衣也!又見其寬則倍身,長複掃地。即而訊之,則曰:「此衣之外,不復有他,衫裳襦褲,總以一物代之,日則披之當服,夜則擁以為衾,非寬不能周遭其身,非長不能盡履其足。《魯論》『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即是類也。」予始幡然大悟曰:「太史公著書,必遊名山大川,其斯之謂歟!」 蓋古來聖賢多生西北,所見皆然,故方言隨口而出。朱文公南人也,彼烏知之?故但釋字義,不求甚解,使千古疑團,至今未破,非予遠遊絕塞,親覯其人,烏知斯言之不謬哉?由是觀之,《四書》之文猶不可盡法,況《西廂》之為詞曲乎? 凡作傳奇,不宜頻用方言,令人不解。近日填詞家,見花面登場,悉作姑蘇口吻,遂以此為成律,每作淨醜之白,即用方言,不知此等聲音,止能通于吳越,過此以往,則聽者茫然。傳奇天下之書,豈僅為吳越而設?至於他處方言,雖雲入曲者少,亦視填詞者所生之地。 如湯若士生於江右,即當規避江右之方言,粲花主人吳石渠生於陽羨,即當規避陽羨之方言。蓋生此一方,未免為一方所囿。有明是方言,而我不知其為方言,及入他境,對人言之而人不解,始知其為方言者。諸如此類,易地皆然。欲作傳奇,不可不存桑弧蓬矢之志。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