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漁 >
笠翁十種曲
  李漁(1610~1680),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改名為李漁,字笠鴻,號笠翁,別署覺世稗官、笠道人、隨庵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等。浙江蘭溪夏李村人。著名劇作家、戲劇理論家、小說家、美學家。
  從1651至1668年,李漁在流寓杭州、南京等地期間創作了大量劇本。他把《憐香伴》、《風箏誤》、《蜃中樓》、《意中緣》、《凰求鳳》、《奈何天》、《比目魚》、《玉搔頭》、《巧團圓》、《慎鸞交》十個劇本合稱《笠翁十種曲》出版發行,此書一經問世,便洛陽紙貴,搶購一空,並被當時的戲劇界推為「所制詞曲,為本朝第一」。又,《笠翁十種曲》所附版畫,在書史上別有盛名。

  《十種曲》的問世,扭轉了在李漁之前戲曲創作上重「曲」輕「劇」,重填詞輕賓白的風氣。為了加強舞臺演出效果,李漁十分重視賓白創作和運用,是中國戲曲史上賓白創作成就最高的劇作家。他主張「填詞之設,專為登場」,「傳奇不比文章,文章做與讀書人看,故不怪其深,戲文做與讀書人與不讀書人看,又與不讀書之婦女小兒同看,故貴淺不貴深」。《十種曲》的題材全是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而且喜劇色彩十分濃郁。
笠翁十種曲
風箏誤
憐香伴
比目魚
意中緣
蜃中樓
巧團圓
玉搔頭
慎鸞交
凰求鳳
奈何天
返回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