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基 > 劉伯溫文集1 | 上頁 下頁
嘉興路重修陸宣公書院碑銘


  士有以一身任社稷之安危、一言回天下之趍向,蓋其智足以識事機,其誠足以動人心,故能出入危邦,扶持庸君,寵之而不阿,違之而弗懲,知有國而不知有其身,若是,真可謂大臣哉!孔子稱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其或先蒙君之知,而期盡心以報效,知禍而不避,知難而不止,若唐陸宣公者,其去就雖殊,而其揆一也。孔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宣公以之。

  吾常怪唐德宗以猜防小智,行多欲之私;信讒邪如心膂,視貨賄為性命;臨患難則姑息一施,處安佚則嫌疑百出;以致藩臣叛命,士卒離心,播遷困厄,而卒不亡。及觀《唐史》,稱其出居艱阻之時,謀猷參決,一出於公。又稱奉天所下詔書,雖武夫悍卒,無不流涕,多公所為。然後知其得人以扶持也。昔者隨有季梁,不滅于楚;衛成公有甯武子,不死于晉。無競維人,不然殆哉?況公之言,德宗不盡用也。而僅用其一二,猶足以轉危為安,易敗為功;使其能舉國以聽公,周宣、漢光不難繼矣。惜乎其中信用群小而棄公也!公歿而奏議行於天下,今天下之言時務、論政事者,莫不宗之。然則公之志雖暫屈于一時,而終伸于萬世;公之言雖不能以寤時君,而足以淑後人。則亦可以無憾矣夫!

  公浙西之嘉興人。嘉興郡學舊有公祠,其詳見於呂公祖謙之《記》。而郡城之東鴛鴦湖上,又有宣公書院。其地有橋,曰宣公橋。故老相傳宣公實生於此,故於此立祠以祀公。至宋景定癸亥,始以祠堂為書院。丙子之歲,書院延燎於兵,而公像故存。眾白郡,迎置於太初堂,因以堂為書院。大德九年,濟南趙魯為山長,病其簡陋,始改作之,其詳見於牟公之《記》。自是城東故址,遂廢為墟。泰定中,有僧賄學官,請佃而建庵焉。後至元二年,庵災,地複於書院。是歲六月,其僧複賄有司,創庵如故。山長雖爭之,弗能得也。

  至正十四年,宣徽院判海岱劉公貞受命為嘉興路總管,至則首治學校之闕。顧書院陋且朽,欲新之,而址隘弗稱,乃用推官方君道壑言,命所司督其僧撤庵歸地,複建書院。其中為先聖廟,兩廡儀門、東西禮亭、靈星之門具。其西為宣公祠;祠西為室,東鄉以祀郡之先賢。其外為三門廟,東為講堂,其前軒仍舊,扁曰「仁義之堂」,以藏宣公奏議,謂其言無非仁義也。西齋以延師教弟子。又增買蕩地若干畝,以益廩膳。庖廚倉溷,各得其所。將成,而公改除海道萬戶,於是以屬之方君。方君力贊成之。經始於至正十四年四月,竣事於十五年二月。董其役者,嘉興縣丞善慶路吏施淵、顧選及前山長王比,任奔走者,直學張惟仁、學吏沈雋也。

  既成,使請記于劉基。惟孔子明王道以教萬世,宣公學孔子者也,故其術業一本王道。昔人以宣公祠為書院,有以也夫。劉公用方君言,撤浮屠以複書院,可謂能排異端、植正道者,有功於世教矣!於是乎序而銘之曰:

  孔子大聖,不遇于時。既沒之後,為萬世師。
  宣公大賢,忠而見疑。降及異代,人以為規。
  有德無位,用無所施。用而弗信,惟禍之隨。

  詭遇有獲,君子弗為。身黜道光,雖止不隳。
  郡守孔良,百廢咸支。爰崇其宮,又嚴乃祠。
  俾民觀者,式是令儀。勿替後人,尚永無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