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駱賓王 | 上頁 下頁
駱賓王簡介


  駱賓王(?~684),字觀光,婺州義烏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間,成為道王李元慶文學、武功主簿,遷長安主簿。儀鳳三年,擔任侍御史,因事下獄,遇赦而出。調露二年,出任臨海縣丞,坐事免官。光宅元年,跟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撰寫《討武氏檄》。兵敗,為王那相所殺。

  【①駱賓王生年,有619、626、640等多種說法。未見有確切記載。】

  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長歌《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絕句如《于易水送人》,悲涼慷慨,餘音不絕,有《駱賓王集》傳世。

  ***

  駱賓王出身寒門,名、字源于《易經》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就是七歲時所作。

  駱賓王之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于任所。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

  永徽年間(650—655),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後拜奉禮郎,為東台詳正學士。因事被貶謫,從軍至西域。後入蜀,進入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僚,平定蠻族叛亂的文檄多出於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

  儀鳳三年(678),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他多次上書,得罪入獄。獄中作《在獄詠蟬》。次年,遇赦被釋。

  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舊唐書》也記載,駱賓王是在武則天臨朝稱制之後,以長安主簿的身份被貶謫為臨海丞的。棄官遊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

  嗣聖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九月,徐敬業在揚州起兵。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起草《討武氏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十一月,兵敗,同徐敬業一道被其部將王那相殺害。

  後郗雲卿編有《駱賓王集》十卷,已散佚。明清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的《駱賓王集》,所收篇目大致相同,都是後人重新編輯的。

  【獨孤氏按:

  《舊唐書》與《資治通鑒》均記載駱賓王兵敗被殺(見下頁),《新唐書》雲「亡命,不知所之」。《資治通鑒》記載較詳細,當以《資治通鑒》為是。

  郤雲卿《駱賓王集序》亦雲「光宅中,廣陵亂伏誅」。見《直齋書錄解題·駱賓王集》(下第四頁)。

  郤雲卿原序失傳,今見有郤雲卿《記駱賓王遺事》(下第五頁)、郤雲卿《駱賓王文集序》(下第六頁),兩者大同小異,文理不通,當是好事者偽造。(文中均有「中宗朝」云云,中宗為廟號,未有其時稱中宗朝者。)

  至於《本事詩》記載駱賓王出家為僧,《四庫提要·駱丞集》已辨為非(見下第三頁)。今集中有《在江南贈宋五之問》《在兗州餞宋五之問》《送宋五之問得涼字》三首,說明兩人相熟得很,倘駱賓王出家,那麼看到宋之問,肯定是逃老命要緊,哪還敢出來聯句?

  又,宋之問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祭杜學士審言文》:「駱則不能保族而全軀」。也是「王那相斬敬業、敬猷及駱賓王首來降」的佐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