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昀 > 姑妄聽之 | 上頁 下頁
一八七


  宋清遠先生言,昔在王坦齋先生學幕時,一友言,夢游至冥司,見衣冠數十人累累入。冥王詰責良久,又累累出,各有愧恨之色。偶見一吏,似相識而不記姓名,試揖之,亦相答。因問:「此並何人,作此形狀?」

  吏笑曰:「君亦居幕府,其中豈無一故交耶?」

  曰:「僕但兩次佐學幕,未入有司署也。」

  吏曰:「然則真不知矣。此所謂四救先生者也。」

  問:「四救何義?」

  曰:「佐幕者有相傳口訣曰:『救生不救死,救官不救民,救大不救小,救舊不救新。』救生不救死者,死者已死,斷無可救;生者尚生,又殺以抵命,是多死一人也,故寧委曲以出之,而死者銜冤與否,則非所計也。救官不救民者,上控之案,使冤得申,則官之禍福不可測;使不得申,即反坐,不過軍流耳,而官之枉斷與否,則非所計也。救大不救小者,罪歸上官,則權位重者譴愈重,且牽累必多;罪歸微官,則責任輕者罰可輕,且歸結較易,而小官之當罪與否,則非所計也。救舊不救新者,舊官已去,有所未了,羈留之恐不能償;新官方來,有所委卸,強抑之尚可以辦,其新官之能堪與否,則非所計也。是皆以君子之心,行忠厚長者之事,非有所求取,巧為舞文,亦非有所恩仇,私相報復。然人情百態事變萬端,原不能執一而論。苟堅持此例,則矯枉過直,顧此失彼,本造福而反造孽,本弭事而反釀事,亦往往有之。今日所鞫,即以此貽禍者。」

  問:「其果報何如乎?」

  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夙業牽纏,因緣終湊。未來生中,不過亦遇四救先生,列諸四不救而已矣。」

  俯仰之間,霍然忽醒,莫明其入夢之故。豈神明或假告人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