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昀 > 如是我聞 | 上頁 下頁
二三六


  必不能斷之獄,不必在情理外也;愈在情理中,乃愈不能明。門人吳生冠賢,為安定令時,余自西域從軍還,宿其署中。聞有幼男幼女皆十六七歲,並呼冤於輿前。幼男曰:「此我童養之婦,父母亡,欲棄我別嫁。」

  幼女曰:「我故其胞妹,父母亡,欲占我為妻。」

  問其姓,猶能記;問其鄉里,則父母皆流丐,朝朝轉徙,已不記為何處人也。問同丐者,則曰:「是到此甫數日,即父母並亡,未知其始末。但聞其以兄妹稱。然小家童養媳,與夫亦例稱兄妹,無以別也。」

  有老吏請曰:「是事如捉影捕風,杳無實證;又不可刑求。斷合斷離,皆難保不誤。然斷離而誤,不過誤破婚姻,其失小;斷合而誤,則誤亂人倫,其失大矣。盍斷離乎!」

  推研再四,無可處分,竟從老吏之言。因憶姚安公官刑部時,織造海保方籍沒,官以三步軍守其宅。宅凡數百間,夜深風雪,三人堅扃外戶,同就暖於邃密寢室中,篝燈共飲。沉醉以後,偶剔燈滅,三人暗中相觸擊,因而互毆。毆至半夜,各困踣臥。至曙,則一人死焉。其二人一曰戴符,一曰七十五,傷亦深重,幸不死耳。鞫訊時並雲共毆致死,論抵無怨。至是夜昏黑之中,覺有扭者即相扭,覺有毆者即還毆,不知誰扭我誰毆我,亦不知我所扭為誰所毆為誰;其傷之重輕,與某傷為某毆,非惟二人不能知,即起死者問之,亦斷不能知也。既一命不必二抵,任官隨意指一人,無不可者。如必研訊為某人,即三木嚴求,亦不過妄供耳。竟無如之何。相持月余,會戴符病死,藉以結案。姚安公嘗曰:「此事坐罪起釁者,亦可以成獄。然核其情詞,起釁者實不知雖。鍛煉而求,更不如隨意指也。迄今反復追思,究不得一推鞫法。刑官豈易為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